姚洋:印度隨想 (四)

我敢肯定,任何到過達拉維的人,都會驚訝人的忍耐力;這里不應該是人居住的地方,它連牲畜聚集地都不如!
經濟鏡像
編者按
受美國一個中、印研究項目邀請,一位中國經濟學家有了近距離觀察和了解印度的難得機緣。他看到了一個復雜的國度,與中國一樣,背負輝煌而沉重的過去,在現代政治經濟生活的迷宮中探索著未來。印度的現狀“是中國社會的一面鏡子,照見了我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印度貧民窟長期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客們的一個陰謀,原因在于,貧民窟是他們的一個大票倉。政府的無為給政客們留下了掏空國家的機會,給黑社會留下了壓榨百姓的空間;但是,民主的好處在于,它也給民眾留下了自己組織起來反抗政客和黑社會的權利

與海濱高級住宅為鄰的貧民窟


人民運動
    通常認為,民主能讓政府更加對老百姓負責。但是,要實現這一點,不是沒有條件的。此次印度之行讓我深信,民主制度下民眾監督政府的條件之一是社會平等。就總體而言,印度民主能夠反映民眾的愿望。比如,英迪拉·甘地擅自實行緊急狀態法,希望以此建立她個人的權威,但事與愿違,在大選中輸掉了選舉,并讓國大黨從此失去了往日的光輝。最近印度人民黨的選舉失利也說明民主反映民眾的意愿。
    但是,對于那些處于社會底層和邊緣上的人群,民主并沒有兌現其諾言。這些人群就是為數眾多的低種姓(印度僅賤民就有二億多)和居住在各個城市貧民窟里的人們。此次印度之行,我們參觀了老德里的舊街道、新德里郊區的半貧民窟以及孟買市區內的貧民窟,對這些地方的生活狀態有了感同身受的認識。
    印度主要城市都有貧民窟,孟買的貧民窟最多,全市1200萬人口中,60%居住在貧民窟里。位于市區中部的達拉維是亞洲最大的貧民窟,人均面積只有1.8平方米,這其中不僅包括房屋面積,而且還包括道路和其他公共用地的面積,擁擠程度難以置信。我們去參觀時,先是穿過一條狹窄的小巷,然后在一小片空地上居然發現了一座燒制陶罐的土窯!土窯周圍是密密匝匝的茅棚,一旦失火,損失難以想象。兩個婦女和一個男人在用最原始的方法制作陶坯,就仿佛現代技術從未降臨印度一樣。其中一位中年婦女告訴我們,她就出生在土窯邊上的一間茅棚里??磥?,達拉維存在已經有好些年頭了。

達拉維貧民窟的制陶人家


    達拉維的地理位置很好,不遠處就是孟買機場和高新技術開發區,達拉維是這兩處地方進城的障礙。因此,孟買市政府早就通過立法,要對這個貧民窟進行改造,辦法是為居住在這里的人每家提供一間20平方米大的房子。我們去參觀了一處這樣的房子。這座房子還不是政府出資的,政府只給了土地,建筑費用來自一個非政府組織的捐款。這是一座樓房,內部結構類似中國的筒子樓,只是每間帶獨立的廚房和衛生間。每間面積約20平方米,說是住一家人,但往往要擠上兩到三家人,也就是說,每間要供8到12口人居住。為什么會擠入這么多人呢?原因之一是物業費太高,一家人負擔不起。
    印度人家的一個好習慣是家里收拾得干干凈凈,哪怕是住在貧民窟里的人家也是如此。但是,屋子之外就是另一個天地了。多數街道沒有鋪水泥,即使鋪了,也是坑洼不平的。主要街道上正開膛破肚修下水道,看樣子已經開工許多日子了,但完工似乎仍然遙遙無期,污水肆意地冒出來,形成斷斷續續的一條臭水溝。我們訪問的時候是旱季,蒼蠅、蚊子還在肆虐;難以想象,當雨季來臨的時候,這里會變成什么樣子!我敢肯定,任何到過達拉維的人,都會驚訝人的忍耐力;這里不應該是人居住的地方,它連牲畜聚集地都不如!在中國中西部農村,我也看到過環境衛生極差的村子。但是,農村的好處是可以利用自然的凈化能力消化掉大多數生物污染,而達拉維無法做到這一點,如此眾多的人口集中在如此狹小的空間里,自然早已不復存在了。
    貧民窟是如何形成的呢?以前,我以為貧民窟居住的都是不名分文的窮人,他們是因為沒有錢才住進貧民窟的。這次印度之行讓我了解到,貧民窟里住的不都是赤貧人口。比如,孟買貧民窟的人口中只有4%屬于印度的法定貧困人口,而住在達拉維的一些人實際上在半島南部的寫字樓里上班。
    孟買貧民窟的人口近幾年增長迅速,和孟買高速的經濟增長有關。實際上,貧民窟人口增長快的城市,都是經濟增長快的地方,班加羅爾也一樣。住在貧民窟里雖然不舒服,但留在農村生活更無著落。移民們到了城市,找到一份正式或非正式的工作,卻沒有住的地方,就只好流落到貧民窟里。印度學者在正式場合把貧民窟叫做“非正式聚集地”,這是比較貼切的叫法。
    貧民窟形成之初都是從非法占用公共或者私人土地開始的。比如,孟買世貿大廈旁邊的一片貧民窟,顯然是當初參與大廈建設的工人居住的地方。印度的建筑商不給工人提供住房,工人又往往拖家帶口,只能在工地附近搭上臨時窩棚度日,時間一長,就形成貧民窟。孟買的貧民窟分布很廣,最差的是那些“人行道貧民窟”,它們就著圍墻搭建在人行道上,沒水、沒電、沒有任何衛生設施。實際上,28%的貧民窟居民,即約240萬人沒有任何衛生設施,排泄只能在露天解決。
    既然是非法占用公共或私人土地,為什么政府不強行把貧民窟里的人趕走呢?政府的確這么做過,現在也在做,但收效甚微。原因之一是黑社會的存在。黑幫分子有意在公共土地上修建臨時窩棚,出租給外來移民住,收取他們的房租。有些時候,房租可以免掉,只要他們占住土地就行了,因為占有時間長了,到政府下決心改造時就可以得到一筆可觀的補償費。這些錢本應給居住在那里的移民,但自然是歸了黑幫分子的腰包。政府來摧毀一次,他們馬上又來建新的,一二百盧比就夠了。但是,黑幫還不是貧民窟無法鏟除的根本原因,像達拉維這樣大面積的幾乎永久性的貧民窟,其形成和政府糟糕的法律以及政客們的野心分不開。
    在印度憲法里,保障人的遷徙權和居住權具有比保障公、私財產更高的地位。實際上,自英迪拉·甘地在1970年代末修改憲法之后,“保障私有財產”這一項就已經被從憲法中刪掉了。中、印的對比,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經過二十年的實踐和無數人的呼吁,中國憲法里終于有了保護私人財產這一條(盡管還留了一條私人財產必須“合法”的小尾巴),而印度卻走了相反的道路,把這一條從憲法中刪除了。在中國走向市場經濟的時候,印度則由市場經濟走向社會主義。
    當我和印度朋友談到貧民窟改造的時候,他們的態度都如出一轍,認為保護貧民窟居民的居住權優先于保障公共和私人的土地所有權,而且,他們都對政府的強行拆遷表示極大的義憤。的確,政府在拆遷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對人的生命的不尊重,的確讓人氣憤。在中國,釘子戶對付拆遷的最有效辦法是賴在房子里不走;在印度卻常有拆遷過程中把留在房子里的人鏟死的新聞見諸報端。更為重要的是,拆遷之后,貧民窟里的許多居民就會失去生計。貧民窟里的環境雖然極差,但離開了貧民窟,許多人就無法生存。
    印度服務業部門的比重很高,很大程度上是由非正規就業支撐的。有人說,中國是世界工廠,印度要建成世界的辦公室。這種說法如果不是癡人說夢,就是自我粉飾。世界上沒有一個大國跳過工業化階段直接進入發達第三產業的階段。印度的軟肋恰恰是制造業不甚發達,大量勞動力因此不得不集中在低端服務業里,不僅收入低,而且受地域影響大。就業安置是妨礙貧民窟重建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孟買,政府的房租控制法是造成貧民窟蔓延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時,孟買涌入了大量移民。英殖民政府為保障這些人有房子住,通過了房租控制法,把房租壓在較低的價位上。當時的設想是,這個法案是臨時性的,幾年之后應該廢止。但是,那些在這個法案里受益的人不會甘心法案被廢止,他們的強大游說活動讓這個法案保持至今。不僅如此,法案的條款還得到加強,其中一條近乎荒唐的是,一旦房客在一處住房住滿一年,則他就有優先權購買這處住房;即使不購買,他只要交房租,就可以無限期地住下去。這條法案導致的一個滑稽后果是,每年十月孟買都會出現一支支浩浩蕩蕩的搬家隊伍,原因是,房主為了避免房客在一處住房住滿一年,寧肯在別的地方建臨時房子,把房客搬過去住兩個月。
    更為嚴重的后果是,私人出租房屋的積極性沒有了,更不愿意新建出租房屋。孟買已經十五年沒有建設新的出租房;更為可悲的是,當700多萬人擠在惡劣的貧民窟里時,孟買有40萬套住房是空置的!以每套住房居住五口人計算,則這些空置住房就可以解決200多萬人的居住問題。孟買政府的雄心是為貧民窟的每戶人家提供20平方米的住房,但現在的建設速度尚趕不上貧民窟人口的增長速度。
    尼赫魯和英迪拉·甘地都要把印度建成不同于蘇聯和中國的第三種社會主義。這個夢想如今不怎么提倡了,但政府對經濟的肆意干預仍然十分常見,房租控制法就是一例。以印度反觀中國,我們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國市場化的程度有多深。中國殘存的政府干預是出于政府之手,體現的是官員們的意志。在印度,政府干預是民主政治的產物,而不是政府的自為之舉。中國的長官意志要不得,但印度的民主意志也不總導致合意的結果。民主政治的一個潛在危險是政府的公地化,即政府成了各種利益集團自我耕耘的場所,而社會的整體利益被拋在了腦后。
    政府的公地化給政客提供了可乘之機,讓他們可以堂而皇之地挾民眾之意,獲一己之利。貧民窟長期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客們的一個陰謀,原因在于,貧民窟是他們的一個大票倉。孟買的中產階級早已對政府失去了信心,許多人選擇遠離政治,不參加投票,因此,政客們把目光集中在貧民身上。貧民窟里有無窮無盡的需求,供水、供電、學校、廁所、下水道,等等,都等待政府來解決,政客們許諾的少許恩惠就足以贏得一部分選票。印度的水、電供應非常分散,是按戶來進行的。這種分散的供應方式,非常有利于政客們拉票,也有利于他們對選民進行各個擊破。貧民窟的選票來得容易,還因為黑幫的流行。印度多數政黨、特別是地方性政黨都是黑白兩道通吃。在貧民窟,黑道控制著日常生活,因此,只要控制黑幫,選票就有著落了。
    政府的無為給政客們留下了掏空國家的機會,給黑社會留下了壓榨百姓的空間;但是,民主的好處在于,它也給民眾留下了自己組織起來反抗政客和黑社會的權利。我們在新德里郊區的半貧民窟地區訪問了一個非政府組織,管中窺豹,對印度市民社會的深度有了感同身受的了解。
    這個非政府組織叫“人民運動”。印度有許多叫人民運動的非政府組織,我們訪問的是其中一個較小的。我們中、印一行學者共十幾個人,先是坐地鐵,然后坐摩的,又花了很長時間在人、車、?;祀s的街道尋找,傍晚時分才找到它的辦公室。辦公室很小,分成里外兩間,布置得和普通人家一樣整潔。我們和人民運動的四五名積極分子座談。他們都說不好英語,我們必須借助印度學者的翻譯和他們交流。
    人民運動的創辦者阿文德·柯內瓦爾(Arvind Kejriwal)是一位看上去略有文化的精干年輕人,其他到會的人更年輕,其中一位是一個看上去只有十七八歲的姑娘。
    人民運動創辦的起因是這一地區的許多窮人買不到政府的低價糧食。為了解決極端貧困者的食物供應問題,印度政府每年補貼十幾億美元,給他們發放食物券,憑食物券提供低價糧食。低價糧不是政府直接發給貧困者的,而是先發給社區的商店,貧困者拿著食物券到商店購買。這就給了商店老板們可乘之機。當窮人來購買低價糧的時候,他們要么說窮人沒有在政府資助的名單上,要么說政府沒有下撥低價糧。多數窮人聽店老板這么一說,都自認倒霉,只好付市場價格買回糧食,店老板因此掙得可觀的贏余。
    對于中國學者來說,印度窮人這樣逆來順受的態度簡直不可思議,換了在中國,至少一部分人會鬧到政府去找個說法的。印度學者告訴我們,對于這些窮人來說,受苦受難是他們自認的命運,政府的救助是對他們的恩惠;恩人不施恩了,也是正常的事情。
    人民運動的幾位積極分子決心為窮人討回公道。他們所使用的武器是新近通過的信息法。這個法規定,任何人都有權查閱政府的所有不涉及國家機密的記錄。利用這個法,他們到區政府查到社區里所有注冊領取食物補貼者的名單,然后拿著名單到商店去對質。這讓商店對他們恨之入骨,店老板們聯合起來反對他們。有一次,他們抓住了阿文德,把他痛打一頓。他奪路逃進警察局,店主還在門外大喊,要警察把他交出來燒死。那位小姑娘也曾經被人從后面勒過脖子,差點兒喪命。最后,是媒體幫助人民運動取得了勝利。通過報紙和電視的宣傳,德里地區的民眾給了人民運動極大的支持,店主們終于答應他們的要求,開始賣給窮人足額的低價糧食。
    人民運動是一個地道的草根組織。像這樣的組織,印度非常多,它們發揮著國家無法替代的作用。這正是印度給中國的一大啟示。我們曾經有過發達的民間社會組織,在農村是家族,在城市是街坊和同業公會。計劃經濟時代把這些中間組織剪除了,把全社會直接納入到國家的管轄之下,社會因此失去了很多生機。經過四分之一世紀的改革和經濟增長,整個社會開始休養生息,一些自發的民間組織開始重建或新生。但是,相比于印度,我們的民間社會仍然不夠深厚。印度深厚的市民社會得益于民主所給予的寬松環境。既然我們和印度一樣,也在經歷一場民主化的革命,我們就沒有理由不從現在開始市民社會的建設。(完)
   (作者為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電子郵箱yyao@ccer.edu.cn)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