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 川西的一個鎮 白鹿鎮
采訪時間:1998年12月18~21日
從成都到彭州,是一小時的車程,從彭州到白鹿鎮,又是一小時的車程。
?。玻埃懊椎慕值?,對于這個在鄉村公路盡頭的山里小鎮來說,已經足夠。這是個由農業村與原來的小鎮搬遷后結合起來的新小鎮,又是個鄉政府所在地,白鹿鄉人口1080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00人。鎮上除了非農業人口居民外,還有原金橋村一組的部分農業人口約200人。一
易延容,白鹿鎮唯一的郵政代辦員,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守著全鎮唯一的郵箱,然后等著。幾乎都是在下午,從彭州來回各鄉的郵車會送來大約三十多份當天的報紙、三十多封信件,然后帶走大約二十來封信件。由于只是代辦點,小鎮沒有自己的郵戳。
這幾天全鎮人的話題突然有了一個集中點,因為彭州正在進行福利抽獎,鎮上流傳著本鎮曾經有人抽到了12萬元獎金的故事。12月20日,星期天,彭州抽獎的第一天,從白鹿鎮開到彭州的長途客車比平時多了五成,而且每一趟都擠得滿滿當當。在爾后的幾天里,人們見面的第一聲,便是詢問有關抽獎的消息。
雜貨鋪的朱老板是看慣了這一切的,他不太在乎。每天早上八點,第一趟去彭州的車出發時,他搬開位于十字路口的商店的二十來塊門板,開始營業。這幾天最好賣的是紫色的棉鞋,在鎮上的婦女中很流行,當然,婦女中還流行深色緊身褲,但朱老板這里沒得賣。晚上五點半,最后一趟到白鹿的客車到達時,朱老板排出門板收檔,這時,街上行人稀少,只有兩三個水果攤檔還在支撐。八點后,街上一片漆黑。
這是朱老板列出的最好賣的商品:棉鞋,安岳制鞋廠,13元;膠鞋,3537、3539軍服廠生產,12元;上海東亨襯衣,盒裝,30~40元;皂角洗發水,15元;8種牙膏中,冷酸靈牙膏,2·50~2·80元,中華牙膏,3元;牛頭電池,1·50元;8種香皂中,舒膚佳,4元,力士,4元;6種雪花膏中,寶寶霜雪花膏,成都產,1·50元,大瓶裝奶液,5毛一兩;英雄毛巾,成都產,5元一條;膠殼熱水瓶,15~16元;帆布背包,10多元。
朱老板有5個柜臺,每月有6000~7000元的營業額,算是不小的鋪子了。但鎮上最大的仍是街對面供銷社的商店,約50多個柜臺,日常所見只有五六個營業員,生意清淡。但鎮上人說,他們還是最信任供銷社商店的東西。
全鎮200多米的街上共有133個鋪子,多為飲食與雜貨鋪,平時大概只有一半店鋪開張,逢場的時候才會全部開張。白鹿鎮逢單日趕場,以12月19日為例,從鄉衛生院到天主教堂約200米的街上,除了原來有鋪面的商店,共有以下攤檔:肉檔,11個;日用品攤檔,45個;修補處,4個;藥鋪,2個;煙草攤,5個;水果攤,17個;農具攤,2個;食品與農產品攤檔,49個;書攤,3個;手鐲打銀攤,1個。
在同樣的地方——興龍旅館門口,差不多同樣的時間段,非趕場日的12月20日11點55分到12點25分,通過的人流量為154人,卡車流量13輛,客車流量6輛。而在趕場日的12月21日的12點半到1點,人流量為735人,卡車流量13輛,客車流量為2輛。從對比中可以看出場子的興旺情況以及平時街道的冷清。
一個一般的小攤檔每個月要上交給白鹿鎮15元錢,而它一天的營業額在50元至100元左右。事實上,大部分小商品是從成都火車站附近的一些大批發市場上得來,攤主獲得的只是地區間那點微薄的差價。
從場子上農具攤檔的稀少與農產品攤檔的繁多可以看出當地耕地的稀有。但整個百鹿鄉的森林覆蓋率為95%。一般來說,除了土豆、玉米、蘿卜等是當地特產外,大米、白菜等主要由“底下”供給——“底下”是處于公路盡頭的白鹿鎮居民對靠近彭州的通公路的那些地方如新興鎮、通濟鎮的稱呼。
鎮上沒有固定的蔬菜市場,居民日用蔬菜都是從場子上購買。在飲食方面,當地人最為驕傲的是他們吃的豬肉,當地人吃的豬肉都是由當地山里人用玉米飼養,小鎮上的另一個小雜貨鋪的老板娘說,這種豬肉,“底下”的豬肉沒法比,吃起來香。鎮上有一個定點屠宰場。在場子上,當地的豬肉賣到5~5·50元一斤。以下是一些日用生活品的價格:油,4·20~4·40元一斤;由山里人飼養的土雞蛋,6元一斤;飼養廠雞蛋,4~4·50元一斤;白菜,0·20元一斤;蘿卜,0·10元一斤;土豆,0·40~0·50元一斤;大米,1·00~1·40元一斤。另外的生活用品中,水是由鄉里組織從山里面接下來的泉水,再通往各家的水龍頭,水費5元一噸;因為當地冬天較為寒冷,家庭用煤量大,但當地又多產煤,煤約300元一噸,一個家庭一個冬天約用煤半噸左右;另外,當地的電力由附近的幾個電廠供給,但比較昂貴,每度電0·90元。
鎮上共有四個旅館,約60張床位,冬天一般不供暖,如果需要取暖,可以用電爐,但每個房間每晚加收10元,而每個床位一晚也就10元。
按照旅館老板的說法,鎮上一個三口之家一個月的基本花費需要300元。與附近的小鎮相比,這是比較高的。二
“穩定壓倒一切?!?BR> 這是白鹿鎮附近一個小煤窯入口處的標語。小煤窯是白鹿鄉的支柱產業,全鄉共有近20個小煤窯,據稱多為集體所有,全鄉剩余勞動力基本上都轉到了小煤窯上面。全鄉每年產煤30萬噸。
老楊是煤窯里的老工人了,他每月能拿到近千元的工資。老楊有一輛五噸卡車,由女婿經營,主要是運煤,每月可掙五千元,但投資一輛卡車需要十幾萬。盡管如此,鎮上還是有20多輛卡車經營運煤業,另外還有5輛小轎車,車主多為小煤窯的經營者。但據說今年的煤業不太好做了,有些甚至虧本。鎮上的人說,各行各業都比不上去年。
盡管也有了去打工的人,但進來打工的人也不少,從樂至、資中、資陽、三臺等一些比較貧窮的地方來的農民在白鹿從事挖煤業。
白鹿的另一特產是藥材黃連,今年最好的時節每斤可賣到40元,有些人家因此一年可收入好幾萬,最多的達到40萬。這些都是鎮上的人所羨慕的。
街上的人說起歷史,說英國人、法國人、西班牙人很早的時候便喜歡來到這里避暑,法國人甚至在這里建了兩個神學院,盡管一個已被拆掉后建了一所中學,另一個也已荒蕪,但天主教信仰還是留了下來。鎮上新建有一個小教堂,牌坊還是年內由信徒籌集了幾萬元建成,每到星期天,便有附近的人來做禮拜,用四川話唱贊美詩的人塞滿可容納三百人的教堂。12月20日,天氣陰冷,教堂的風琴聲與歌聲卻提醒人們他們正在準備平安夜彌撒。全鄉大概有一千名天主信徒。
教堂臨街的地方開了個藥店,這是鎮上四個藥店之一。鎮上有個三層樓的衛生院,衛生院有20多名職工,5個診室,一個急診室,可做B超、理療、心電圖、放射檢查。另外,一個婦科手術室,一個外科手術室,12個床位,住院的病人們多自帶炊具,在病房里炒菜做飯,三樓的住院部辣味刺鼻。
醫院的對面有家電器店,是全鎮最大的一家,店里擺放著一些衛星天線,老板解玉發說,這是鄉廣播站放在這里寄賣的,每個1400元,每月可售出15臺,多為山里人所購,因為深山里收不到電視。鎮上的居民用的多是彭州市的有線電視網,可收到25個頻道。因為收不到手機信號,鎮上正在修建139差轉臺,但鎮上卻可以收到成都的188臺與126臺的傳呼信號。
鎮上幾乎家家都有VCD機。小解說,店里最好賣的就是VCD機,價格在四五百元錢的那種,成都產的。小解的店里共有12種VCD品牌。但小解說,小鎮上的VCD碟不多,看來看去都是些武打片,他們反而不看了。他們又開始著迷于打牌,喝散裝玉米酒,本鄉產的,特便宜。
電器店不遠處新開了家啤酒樂園,共有七臺啤酒機,是外地人開的,據說是在外地混不下去了,因為有人查封。啤酒樂園這幾天把全鎮上的五六家茶館全打敗了,小小的近三十平方的屋子里有近百人在投注。
這都是白天的熱鬧事。到了夜晚,只有幾家店子亮著燈,茶室里零零落落的有人在燈光下打麻將。鎮上的理發室晚上是不開的,因為沒有人想到在“洗剪吹3元”后再去搞點別的勾當。生意最好的可能是那個只有兩個房間四個位置共約七平方米的迷你澡堂了,老板在樓頂上用大煤爐煮水,開水通過水管流到樓下的四個水灑上,穿著皮夾克的老板不停地把手伸到大鍋里,然后大聲地問樓下正在水汽里的客人:“燙不燙?”每人每次一元,時間不限。
走在夜晚的200米長的街上,有兩家夜總會的小霓虹燈倒是忽明忽暗。街上人說,以前是有很多人經營夜總會的,但這個行業就沒興起來,因為本地人是不去這些場所的,因為里面有小姐。鄉里的文化站倒也可以唱卡拉OK,但叫做“音樂茶座”,5毛錢一首歌,或者5塊錢一杯茶然后唱一晚,但總是生意冷清,只有老板的幾個家屬在里面日唱夜唱,這幾天流行的是唱李娜的《青藏高原》。鎮上人說,這里流行的還是前兩年的歌,不知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