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精選】神明和好人
如果一個時代盛行官腔、謊言、水話、黃段子、空頭支票,那么很難想象這個社會的道德指數不跌破冰點。語言腐敗源于體制性腐敗,反過來對道德造成看不見的損害。當小學生懂得給老師送禮的重要性,并在作文中通篇說謊,誰能指望他們長大后會有良好的道德素養。
神明和好人本無關系。好人是好人,好人灰頭土臉地在塵世間活著,夾在壞人和不好不壞的庸人中間呼吸著。倘神明指的是天上的眾神,那也無妨。倘指的是供奉在廟堂上的權力偶像,那倒與好人很有些干系了。這些所謂的神明總是為權杖定制“好人”和“壞人”的臉譜,掛在墻上供人們識別和觀摩。于是乎,心腸壞的人紛紛戴上“好人”臉譜,而真正的好人反倒不像好人了。“好人”原本是民間樸素的道德判斷,卻因為政治權力的粗暴揉捏而扭曲了。幾千年來,為什么出了那么多的奸臣、酷吏、貪官和惡僚?原因在于他們無一不利用體制提供的標準而戴著“好人”面具。一個時代的“好人”面具朽爛了,壞人這才露出本相。小時候看電影,最關心出場的人哪是好人哪是壞人。長大后,發現大人們教我們識別的,不過是“階級臉譜”,與好人無關,也與壞人無關。
還有一種神明,一直被專制權力所利用,并成為官體制在世間的倒影與延伸?!睹魇?middot;禮志·三》記載,朱元璋登上皇位后就迫不及待地頒布法令,責令全國各地數以千計的城隍廟,一律遵照皇權體系中的京、府、州、縣分成四等,對不同級別的城隍神授以從正一品到正四品的官爵。如果某府、某州、某縣沒有城隍廟,就必須嚴格按照官府衙署的等級標準統一建造。于此足見專制官體何以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無微不至了。因此在中國,真正的信仰是很難建立的,“中國人自然有迷,也有‘信',但好像很少‘堅信'。我們先前最尊皇帝,但一面想玩弄他,也尊后妃,但一面又有些想吊她的膀子;畏神明,而又燒紙錢作賄賂,佩服豪杰,卻不肯為他作犧牲。崇孔的名儒,一面拜佛,信甲的戰士,明天信丁。”(魯迅:《且介亭雜文·運命》)
在西方,神明和好人也常常糾纏在一起。在雨果小說《巴黎圣母院》中,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克洛德和丑陋無比的撞鐘人卡西莫多,便是一個鮮明的對比。雨果的偉大在于他顛覆了神明和俗眾之間不可逾越的鐵限和規則,向世人揭示了貌似神明的神父之虛偽齷齪,和好人卡西莫多丑陋外表遮掩下的那顆溫善悲憫的心。一九四三年,布萊希特在戲劇《四川好人》中,反諷地展現了三個神仙在人間尋找好人的故事。“我們一定得找到一個!兩千年來一直在嚷嚷:‘世界再不能像現在這樣下去了。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好人。'現在我們無論如何得把那些遵守我們神誡的人找出來。”為什么兩千年來世上的好人近乎絕跡?這個問題竟然難倒了天上的神仙。事實上,若按天上“神誡”的標準,世間恐怕一個好人也找不到。三神仙從西方找到東方,好不容易才勉強找到一個底層草民——溫良窮困的妓女沈黛。三神仙給她一筆錢開煙店,然而,煙店還未開張,周圍的刁民、懶婦和惡痞便找各種理由來“揩油”,沈黛樂善好施,她的義舉卻沒得到好報,煙店很快難以為繼,好人反而做不成了。她不得不戴上面具,化裝成兇酷的表哥隋大來嚴厲管制街鄰們,用無情的“惡”的方式來幫助他們,看起來她似乎成功了,可是受助者仍然懷念那個好心腸的沈黛。最后真相大白:隋大和沈黛原來是同一人。顯然,老布構筑了一個生存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