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喜歡政治,政治連著我的命” 知名政治歌曲詞作者蔣開儒的心路歷程

78歲的蔣開儒,是中國最知名的紅色歌曲詞作者之一。他的前兩首成名作——《春天的故事》和《走進新時代》,至今仍是各類晚會壓軸曲目。前者歌頌鄧小平,后者是一首謳歌江澤民時代的作品。蔣開儒說,“我的作品有時好像和理論同步產生,為什么?因為人民的愿望和領袖的思想是吻合的?!?/blockquote>

責任編輯: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07年10月,他創作的《中國夢》在中央臺首播。 (蔣開儒 供圖)

“我的作品有時好像和理論同步產生,為什么呢?因為人民的愿望和領袖的態度有時候是吻合的。”

捕捉并熟記領袖說過的經典語錄,是蔣開儒每天的必修課。

《走進新時代》、《春天的故事》走紅,讓董文華和張也出場費飆升到幾十萬一場,但蔣開儒的回報是一年幾百塊的版稅。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歌曲,毛澤東時代有《東方紅》,鄧小平南巡后唱《春天的故事》,之后有《走進新時代》,現在則開始唱《中國夢》。

自從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第一次闡述“中國夢”以來,至少有四個版本的歌曲《中國夢》在各地流傳。5月下旬,中央電視臺播出了歌唱演員張也演唱的版本——夢桃源、夢大同、夢一個天下為公……作詞為蔣開儒。

78歲的蔣開儒,是中國最知名的紅色歌曲詞作者之一。他的前兩首成名作——《春天的故事》和《走進新時代》,至今仍是各類晚會壓軸曲目。前者歌頌鄧小平,后者是一首謳歌江澤民時代的作品。

在中國,贊美領袖和國家的歌曲不計其數,但像蔣開儒這樣與時代同步寫歌并獲官方肯定的人,卻并不多見。

“我寫歌不是拍誰的馬屁,不是迎合這個時代,而是從個人感悟出發。”2013年5月30日,蔣開儒在深圳家中對南方周末記者總結他的創作秘訣,“我的作品有時好像和理論同步產生,為什么?因為人民的愿望和領袖的思想是吻合的。”

熟記領袖經典語錄

中央臺5月播的《中國夢》,是六年前拍的版本。它的誕生,源自蔣開儒的一次廣西欽州之行。

2007年7月1日,蔣開儒受邀給廣西欽州的干部講課。上午,蔣開儒受邀參觀欽州,經過一處廣場時,看到標語牌上寫著:“廣西沿海發展應形成新的一極。”

這是2006年8月胡錦濤在聽取廣西工作匯報時說的一句話。蔣開儒當時覺得很親切,就停車拍了照。車上,蔣想起了胡錦濤說過的另一句話:“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捕捉并熟記領袖說過的經典語錄,是蔣開儒每天的必修課。

在欽州一個上午參觀下來,蔣開儒印象最深的是“欽州人愛做夢”。欽州原本是個農業市,但2003年欽州提出了要建“大工業、大港口、大旅游”,四年后夢圓了。這讓蔣開儒想起,“我們國家也好像做了一個夢,而且這夢站起來了”。

他又聯想起2500年前老祖宗就一直在做夢,“《禮記·禮運》里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蔣開儒說,他的國學功底來自家庭教育,母親彭群恕畢業于長沙女子師范,父親蔣冠南是黃埔軍校四期學員。

中午,蔣開儒一氣呵成,寫下一首小詩,取名《中國夢》。晚上,時任欽州市委書記黃道偉約見蔣開儒,想請蔣給欽州市寫一首歌。蔣開儒就拿出《中國夢》朗誦起來:“中國人,愛做夢,千年美夢,一脈相通&h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