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頻事故挑戰社會底線 大連石化為何屢“不設防”

為何國際石化行業安全通行規則一個不少,爆炸、起火事故卻三番五次?移植了國際標準的中石油,并沒能將這些帶血的經驗融入自己的日常管理,而承包商監管的缺失和司法缺位,也使企業屢次逃過懲處?!叭绻粋€肇事單位沒有得到懲處,拿投資收買政府,對參與救援的企業和群眾沒有給予補償,相關責任人沒有受到法律的懲處,惡性循環就還將繼續,連環爆就還會發生?!?/blockquote>

責任編輯:曹海東 何海寧 助理編輯 袁端端

2013年6月2日,中石油大連石化分公司發生油渣罐爆炸事故。 (CFP/圖)

為何百萬工時事故率徒有其表,為何承包商監管缺位,為何公司年報對事故披露置若罔聞?

“拿了一塊肉貼在身上, 營養沒吸收到”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但有一家公司卻連續三次踏入“同一條河流”。2013年6月2日14時20分,中石油大連石化公司發生油渣罐閃爆起火事故,造成2人死亡,2人失蹤。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這至少是過去4年來中石油在大連所屬企業發生的第五起火災(爆炸)事故,也是大連石化在不到兩年間發生的第三次同類事故。在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看來,高頻事故已挑戰了社會寬容度的底線,遠非“概率論”能解釋。

事實上,國際石化行業一直有通行的安全管控指標——百萬工時事故率(以下簡稱“事故率”),這是評價一家公司HSE(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體系)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標。它指的是每百萬工時發生的事故(事件)。

洛克石油HSE負責人朱成業介紹,盡管各企業對事故率的規定各不相同,但百萬工時事故率控制目標為不高于3,且這樣的目標已屬寬松。&l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李夏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