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租車的管制邏輯 “最不壞的市場”是如何形成的

這是中國最大的兩個城市,人口數和出租車數量均最為接近,也實行著幾乎完全一樣的管制模式。但北京和上海一個飽受打車難之詬病,一個卻在業內被認為“管得最好”。很難說上海形成了一個“好”的市場,只能說眼下看起來“不壞”。雖然“管住了”,但是否“管得對、管得有效率、管得公平”,上海依然還在努力尋找答案。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金渡江

 

這是中國最大的兩個城市,人口數和出租車數量均最為接近,也實行著幾乎完全一樣的管制模式。但北京和上海一個飽受打車難之詬病,一個卻在業內被認為“管得最好”。

很難說上海形成了一個“好”的市場,只能說眼下看起來“不壞”。雖然“管住了”,但是否“管得對、管得有效率、管得公平”,上海依然還在努力尋找答案。

在人們討論北京的出租車話題時,一個最常被拿來參照的對象是上海。這是中國最大的兩個城市,常住人口都在2000萬以上。擁有的出租車數量也最為接近,分別是6.6萬輛和4.9萬輛。

與北京出租車各種問題飽受詬病不同的是,上海的出租車口碑相對要好很多,車輛干凈整潔,拒載與繞路等問題不常發生。更重要的是,絕大多數時候,在上海打車并不那么困難。

事實上,上海實行的是和北京幾乎完全一樣的管制模式,發展過程也幾乎同步。

1980年代末的鐵腕整治

時任上海市長的朱镕基,就曾親自督促行業整頓。

上海的出租車是在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從“改革開放前兩家企業、幾百輛汽車”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當時,國務院發布鼓勵發展公共交通的文件,提出“全民、集體、個人一起上”的刺激政策。到1991年底,上海已有1.2萬輛出租車。

初時,進入這個行業并不困難,擁有一輛車、考出了駕照,就可以申請資質。1980年代,上海的這個行當就是全民、集體和個人的大混雜。此時,全國各地都處于這種“社會辦出租”階段。

當時在上海市出租汽車公共交通客運管理處擔任處長的王秀寶回憶,一擁而上之后,出租車市場秩序混亂的問題就爆發了,拒載、亂收費等行為到處存在,市民反映很大。

1980年代后期,時任上海市長的朱镕基,就曾親自督促行業整頓。“冬天很冷時,他親自到我們這個小小的處里來開會,還把上海經委、技監局、質量監督局、公安局和工商局等相關部門領導都找來,朱镕基指著那時還很年輕的我,對他們說,我們委托他管理出租車行業,你們都要支持。”朱镕基的這句話,二十幾年后王秀寶還清晰記得。

當時,上海很多出租車沒有使用計價器打表計費的習慣,而是和乘客去商談價格。這是因為,一個現實的困難是,車上安裝的那些集體小廠生產出來的計價器“不好用”。

在朱镕基的命令之下,上海不僅從海外進口了幾千臺計價器,還從此統一由國有的上海儀電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李夏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