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車軟件:新技術能否沖破舊制度

在1960年代,無線電的普及最終讓紐約沖破出租車管制,形成了一個被政府承認的“約租車”市場。攜互聯網技術而來的打車軟件們,目前更多是定位在降低信息不對稱上,而加價已經成為他們最大的生存法門。打車軟件能否在中國市場上重復當年的紐約故事,還是個未知數。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金渡江

打車軟件方便了乘客,減少了出租車的空駛率。 (南方周末記者 張濤/圖)

在1960年代,無線電的普及最終讓紐約沖破出租車管制,形成了一個被政府承認的“約租車”市場。攜互聯網技術而來的打車軟件們,能否在中國市場上重復當年的紐約故事,還是個未知數。

1%的革命

打車軟件還遠說不上在顛覆這個行業,因為無論是使用人數還是次數,都只占整個出租車市場的極少數。在上海排名第一的打車軟件“嘀嘀打車”的日訂單不過1萬單,不到1%的市場份額。

2013年5月30日傍晚6點整,晚高峰的廣州大道中,南方傳媒大廈門口排滿了打車的人,但幾乎沒有空車經過。

南方周末記者拿出手機,點開一款軟件,說了一句“從南方報社到機場,加價5元”,一分鐘內她接到附近一個出租車司機的電話,七分鐘后這輛車空駛而來,越過等車的人群,停在她的面前。

這樣的景象,在許多城市正在越來越多地上演,使用這些手機打車軟件的乘客已經超過百萬。而這個市場,一年前還幾乎是空白。

新技術正在闖入出租車市場,他們戳中的是大城市中人越來越不能承受的新痛點——“打車難”。

在最負打車“惡名”的城市北京和杭州,各有一款軟件站穩了山頭,正在向全國復制。

資本用行動表達了對傳統行業闖入者的青睞,覆蓋了北京近三成出租車司機的“嘀嘀打車”被騰訊注資,阿里巴巴則將杭州老大“快的打車”納入囊中。

不過,它們還遠說不上在顛覆這個行業,因為無論是使用人數還是次數,都只占整個出租車市場的極少數。

拿上海的數據來看,每天的電話召車次數已經接近5.8萬車次,但依然只占總服務車次的3.3%;而在上海排名第一的打車軟件“嘀嘀打車”的日訂單是多少?1萬單,不到1%的市場份額。

但城市的管理者們還是迅速注意到了這不到1%的市場份額。

直接的理由是,大多數打車軟件都配置了“加價”功能。“新技術新模式值得肯定,但還是要先遵守法律法規。無論如何,隨意加價還是違反了出租車管理條例,我們必須對此進行監管。”南京市客運交通管理處辦公室主任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李夏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