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7個有牌照的人北京個體出租車司機的生存哲學
按照北京市發改委2013年的數據,全市出租車個體工商戶一共1157人——這個數字自從2004年到現在沒有任何變化。他們是十萬北京出租車司機中極為特殊的一群,自己擁有牌照。這1157個出租車司機,大多是土生土長的老北京,在過去的二十年里,他們收獲了這個市場的豐厚利潤,也知道如何與政府博弈。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石曉霞
在北京十萬出租車司機中,1157個有牌照的人成為被艷羨的一群。圖為司機們正在一處服務點排隊。
他們是十萬北京出租車司機中極為特殊的一群,自己擁有牌照。他們收獲了這個市場的豐厚利潤,也知道如何與政府博弈。
北京最新一輪出租車改革,再次回避了一個特殊的群體——出租車個體工商戶,也就是那些自己擁有出租車牌照的個人。
“我們去找(運輸管理)局領導,對方最后表示這次改革不包括個體。”劉衛國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劉是東城區個體出租車司機,也是東城個體出租司機協會的主要聯絡人。這一群體在東城區大約有100人,其中99人加入了這個協會。協會掛靠在東城區個體工商協會下面,司機們通過直選的方式,選出了免費給大家服務的會長。
2013年4月2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出租汽車管理提高運營服務水平的意見》發布,個體出租車群體并未納入本輪出租車改革的盤子里。而劉衛國透露,這個意見早前在征求意見階段時,曾經提到過個體出租車公司的經營權要6年審批一次。
“經過了爭取。”劉衛國說。至于爭取的辦法,他不愿意透露,只表示“肯定不是游行示威”。
像他這樣由個體擁有的牌照,在北京6.6萬個出租車牌照中并不多見。按照北京市發改委2013年的數據,全市出租車個體工商戶一共1157人——這個數字自從2004年到現在沒有任何變化。
事實上,在全國的許多地方,個體出租車司機都被政府列為“收編”的對象。
據新華社報道,上海市自2005年起由大眾、強生、巴士、錦江、海博等5大出租汽車骨干企業組建了相應管理公司,接手管理2800余輛出租車個體工商戶。第二年,廣州也要求由自然人使用的出租車經營權都必須委托給車輛在300輛以上的出租車企業經營。
北京的這1157個出租車司機,由此成為一個極為特殊的群體。他們大多是土生土長的老北京,在過去的二十年里,與政府進行了曠日持久的博弈。
成為“特例”
當時大部分干個體出租的都是待業青年和下崗職工,也有一些不愁吃穿的老北京人。
最早的一批個體司機,出現在1992年。
北京東城區最早一批個體出租車司機王海峰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說,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后,北京市開始放開出租車企業的投資主體限制,允許個人投資開辦出租車企業。他正是在此時進入這一行業的。
1991年4月30日發布的《北京市個體出租汽車管理若干規定》顯示,一開始,北京市出租汽車管理處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