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吸走了誰的金

6月3日,在上海舉行的“外灘國際金融峰會”上,交通銀行新任董事長牛錫明的發言,再次引發銀行業暴利的熱議。銀行擴張日益脫離實體經濟的現象越來越受關注,人們抱怨,不受制約的銀行膨脹賺取了暴利,更帶來嚴重的負外部性,最終受損的將是經濟的長遠增長和社會福利。

責任編輯:舒眉 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張明萌 石曉霞

2000家上市公司的一半利潤被銀行拿走了。 (葉綠/東方IC/圖)

銀行擴張日益脫離實體經濟的現象越來越受關注,人們抱怨,不受制約的銀行膨脹賺取了暴利,更帶來嚴重的負外部性,最終受損的將是經濟的長遠增長和社會福利。

2013年6月3日,在上海舉行的“外灘國際金融峰會”上,交通銀行新任董事長牛錫明的發言,再次引發銀行業暴利的熱議。

在這天的論壇上,民營企業家郭廣昌大膽向在場的金融家們提問:我們老是覺得為什么銀行把那么多錢都賺走了,好像2000家上市公司,一半利潤是10家銀行拿走了,這樣拿下去,我們制造業怎么辦,還能拿多久?

資產大放水

賺錢動力強,風險控制弱。

對這個尖銳的問題,牛錫明沒有回避,他直截了當地指出了銀行業暴利的原因——資產膨脹太厲害。

牛錫明,現在金融業的盈利水平確實比較高,在整個上市公司中,占據了半壁江山,共有一萬多億的盈利。但他認為,銀行盈利這樣高,主要還是這幾年銀行資產膨脹得太厲害。

牛錫明解釋,中國銀行業2002年資產只有20萬億,2012年年底突破了100萬億,這么短的時間之內金融資產大幅度膨脹,這是銀行利潤最重要的來源,利潤主要是資產膨脹型的利潤。

事實上,牛錫明記憶中的數據已略為保守。根據銀監會的統計,截至2013年一季度末,中國銀行業資產規模為138萬億元,2012年底為131萬億元,而2008年底資產規模不足62.4萬億元,四年增幅約為70萬億元;再看美聯儲公布的數據,2012年底,美國銀行業資產為13萬億美元,折合人民幣83萬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謝小跳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