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爛尾了該怎么辦”一個人的昆曲“百家講壇”

搞金融的票友葉肇鑫自己出資,請昆曲名家口述經典折子戲,做了私家版的“百家講壇”。岳美緹說,把平素鮮有交往的同行捏在一起說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或者至少“要國家來做才能做到”:“這是昆曲界六百余年歷史頭一遭?!?/blockquote>

責任編輯:袁蕾 朱曉佳 實習生 葛佳男 龍健 陳延舟

2013年4月5日,趙云健的學生在上海顧村公園表演昆劇《游園驚夢》。如何讓學生真的愛上昆曲,讓老師講真的精華,葉肇鑫的辦法是請名家像解剖麻雀一樣,用兩三個小時解剖他們表演過的一場經典折子戲。 (CFP/圖)

搞文學的白先勇做了青春版《牡丹亭》,搞金融的票友葉肇鑫自己出資,請昆曲名家口述經典折子戲,做了私家版的“百家講壇”。

岳美緹說,把平素鮮有交往的同行捏在一起說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或者至少“要國家來做才能做到”:“這是昆曲界六百余年歷史頭一遭。”

“沒想到,這事竟然讓一個圈外人、‘個體戶’做成了。”72歲的著名昆曲表演藝術家、小生岳美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圈外人”名叫葉肇鑫,今年68歲,他既不是昆曲藝術家,也不是昆曲研究者,只是一位普通的昆曲“票友”。但他卻做了一件昆曲界的“大事”——2010年1月起,他拿出自己積蓄的三分之二,還抵押了一棟房子,籌得近500萬元,將29位分屬全國7家昆劇團、生旦凈丑不同行當、平均年齡超過七十歲的一流昆曲表演藝術家集合在一起,以“一人一說,一戲一題”的方式,讓藝術家們說了一出昆曲“百家講壇”,口述他們演繹的經典傳統折子戲。

“這是昆曲界六百余年歷史頭一遭,在戲曲界也從未有過。”岳美緹說,她原本認為把平素鮮有交往的同行捏在一起說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或者至少“要國家來做才能做到”。

2013年5月28日,“說戲”工程從計劃籌備到竣工、出版歷時五年,葉肇鑫真的做成了。藝術家們說的109出折子戲變成了110張光盤、500多小時影像資料和150萬字文字資料,匯成“活文物”《昆曲百種·大師說戲》。葉肇鑫再次出資100萬,委托出版社啟動《大師說戲》的出版工作。

“白先勇做青春版《牡丹亭》做成了,他是圈外人,做文學的,有些事非昆曲界人士來做,視野會不一樣。”葉肇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老學生很不滿意

葉肇鑫原是金融界出身,在香港工作了幾十年。2006年,他退休十年的時候,從報紙上偶然得知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在舉辦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謝小跳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