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政治體制改革正在碎步向前
新聞圈子就那么大,幾年下來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話題海闊天空什么都有,無奈一如既往就那一種——說不得也,不說了——這往往是狂聊之后的倒數第三句結束語。
倒數第二句結束語是:說歸說,事還得干哪。然后又打起精神,迎接第二天的太陽。
倒數第一句結束語,也就是最后一句話是什么呢?“下次再聊!”然后轉身,各回各的煙火人間。
接下來 “傳媒講述”的四個版面,聊的都是最后三句話之前的事情——
《炎黃春秋》雜志社社長杜導正先生 張健/圖
北京冬天的下午,在杜導正先生家里,南方周末記者見到了這位84歲的老人。1937年,年僅14歲的杜導正加入中國共產黨,并“隨著年齡的增長,學會了獨立思考”。杜導正先生當過六十多年記者,曾經擔任過國家新聞出版署署長,現在他的職務是《炎黃春秋》雜志社社長。
2007年,《炎黃春秋》刊發了諸如《國務院大院的記憶》、《如何重建馬克思倡導的“個人所有制”》等等,經常給《炎黃春秋》執筆的,有國務院前副總理田紀云及閻明復、杜潤生、李銳、于光遠、朱厚澤、朱良等老一輩名人。
這些文章一經刊發,用杜導正的話說,立即引起軒然大波。
杜導正先生寄語新聞同行:
中國要想繼續前進,經濟體制改革看來問題不大,但最要緊的是民主政治體制建設。這一塊上不去,很多問題都解決不了。大踏步改革危險性很大,那么小步前進嘛,一步一步來,中國的民主政治體制改革正在黨中央領導下碎步前進。
民主、開放,已經是世界潮流,它洶涌澎湃,浩浩蕩蕩。
新聞記者,是個小小的工作,又是個大大的工作——你可以什么事兒都不做,也可以做出很好的事兒,也可以做出很壞的事兒。
人這一生,我想,到底是是非第一,還是個人利害第一?
現實中,往往個人利害第一。但作為新聞工作者,它牽扯到是非,你要敢說真話,為此坐牢可以!殺頭都可以!古今中外這樣的人多的是!新聞工作者應該大仁大義大勇,生和死,只不過是一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