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神十 ——航天員們太空飲食揭秘

航天食品專家很苦惱:航天食品的采購具有相當大的難度。因為在“最后一方凈土”的南極,都能在企鵝體內發現“敵敵畏”等農藥殘留。在食品安全頻亮紅燈之時,航天食品的采購更為嚴苛。而最受航天員們青睞的菜是什么?結果出乎意料,竟然是榨菜。

責任編輯:姚憶江 實習生 張雪彥 廖梅

劉洋在太空吹泡泡?非也,是在喝水。 (南方周末資料圖)

最受航天員們青睞的菜是什么?結果出乎意料,竟然是榨菜。

當廣州人每天早晨開始喝早茶的時候,會想到過航天員在天上喝早茶的情景嗎?

不錯。神十上的第一餐也是茶,是一種清淡的、去油膩的復水茶飲料。當然,這是在狀態較好的情況下,如果在工作中感到疲勞,神十的航天員將第一次喝到抗疲勞的飲料。

在太空,飲食是一門很嚴謹的科學,要盡量避免脂肪含量高的食品。從神五到神十,技術的進步讓中國航天員越來越有口福,航天食譜在悄然推陳出新。

昨天是端午節,即使身在太空,3名航天員也能吃上香甜的豆沙粽。送上太空的一個個銀灰色袋子里,除了魚香肉絲、宮保雞丁等中式菜品,還新增了草莓、蘋果、香蕉、水蜜桃等水果,為了便于保存,在低溫下去掉水分,加工成凍干水果。

這些花樣繁多的食譜背后,總會有許多值得懷念的人間煙火。

味蕾和記憶

神十繼承了前輩們的“中國味道”,食譜包括魚香肉絲、松仁玉米、木須肉、黑椒牛柳、什錦炒飯、檸檬茶……

正如學會使用火并享用熟食,是原始社會變革的一座里程碑,同樣,沒有加熱食品,就不算開啟真正意義上的太空生活。

“如果是在地面,紅燒肉更對(符合)我胃口,但那東西在太空不加熱不好吃,八寶飯吃起來會覺得反生。”按照今天的技術進步回望十年前,楊利偉的神五之行,像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車,在二十多小時的太空旅行中,他只吃過一點即食食品,飲食起居都在返回艙進行,而不是在軌道艙。

如今,十年彈指一揮間,神十繼承了前輩們的“中國味道”,食譜包括魚香肉絲、松仁玉米、木須肉、黑椒牛柳、什錦炒飯、檸檬茶……更大的改進來自加熱器,對神舟十號航天員而言,吃熱食不再是奢望。

這是一份遲來的“熱騰騰”。

早在2005年10月,神六飛船就已配備食品加熱器,但航天員費俊龍和聶海勝卻不敢加熱過多的食物——航天器的能源非常寶貴,往往被優先用于其它科研項目。

2008年秋天,搭載神七飛船的景海鵬等三人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太空熱餐。然而,“由于時間緊、任務重”,他們只加熱過一餐,而且是一個人的分量三個人分享。

神九的飛行時間長達13天,熱熟食的重要性愈發明晰。

中國的航天科研人員一直期待,當航天員把美味放入嘴中那一刻,是一種流連忘返的感覺。

這一次他們做到了,歸來后,劉洋依舊留戀太空中品嘗到的麻辣牛肉,“還有一些糖塊也非常好吃,酸酸甜甜的。”她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得益于景海鵬、劉旺和劉洋三名神九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