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
武漢人只包糯米的凈粽,偶爾包少量的棗粽供小孩子吃,不包別的品種。這里將江浙人稱作“下江人”。下江人則包赤豆粽、肉粽;廣東人愛包香腸粽子、火腿粽子。我吃粽子不愛蘸糖,只吃一個或半個淡粽子。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龍健 陳延舟 葛佳男
“未吃端午粽,寒衣未可送。”這是元人陸泳《吳下田家志》里的兩句話。
一到端午節早晨,表姐就為我穿戴,將兩串五彩粽掛在我西裝短褲的左右腰絆上。男孩子戴這些紅黃綠藍的裝飾物,怪不好意思的,我忸怩地極不愿意。“不許取,弄壞了當心我揪你!”——她最重的處罰就是將我的臉頰輕輕擰一下,武漢話則說“揪”。接著又哄著我:“今天戴著,一年都不生病。”等到級任老師詹小姐發現了,詢問贊賞一番,小朋友們都用羨慕的眼光注視我的佩戴物時,我便開始得意起來,心里美滋滋的。
二十幾年前讀知堂先生的遺著,他在談他對于地志雜記或風土志的愛好之意時,頗為稱道清初朱竹垞的《鴛鴦湖棹歌》之類,舉了其第十九首:
姑惡飛鳴觸曉煙,
紅蠶四月已三眠。
白花滿把蒸成露,
紫椹盈筐不取錢。
應該說,我的本性中原本就向往這些東西,只因幾十年政治對人的命運的撥弄,才使人將這些節日的歡愉和溫馨的親情的“原罪感”一股腦兒摒棄了。
我平生印象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