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滅絕動物可以克隆復活?

克隆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這些存留有DNA片段的動物有可能復活。復活滅絕動物的一個主要目的是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擴大正在減少的生態系統。但滅絕動物的復活至少要有三個條件,一是要找到沒有被污染的已滅絕動物的活細胞,二是技術,三是要有讓復活后的動物能生存的環境。

責任編輯:朱力遠 實習生 葛佳男

2012年9月23日,韓國首都首爾,韓國細胞科學家黃禹錫(里面右二)向俄羅斯東北聯邦大學校長米哈伊洛娃展示他將克隆受精卵植入代孕狗的過程。雙方當天簽署了一項協議,共同克隆已經滅絕的猛犸象。 (CFP/圖)

對于“基因存在,肉體滅絕”的一類動物,飛速發展的克隆技術有可能使它們復活。但是如果滅絕動物死亡年代久遠,超過它的DNA半衰期,克隆很可能只能是一種神話。

2013年5月29日,俄羅斯東北聯邦大學的謝姆蒙·格里戈里耶夫稱,他們本月早些時候在北冰洋一座島嶼上發現一具保存較完好、存有液態血液的猛犸象尸體,因此有可能在這具猛犸象尸體中找到活細胞,從而打開克隆這種史前巨型哺乳動物的大門。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紅色名錄)于1963年開始編制,是全球動植物物種保護現狀最全面的名錄。IUCN最近一次公布名錄是在2011年。名單顯示,已經滅絕或野生狀態下已經滅絕的物種有861種。而且,在生存狀況已知的59508種生物之中,屬于最高級別“極有可能滅絕”的物種有3801種,還有19265種瀕臨滅絕,占總數的32.4%。

想象一下,如果克隆技術能像《侏羅紀公園》所描述的那樣,讓1681年滅絕的渡渡鳥、1870年滅絕的阿特拉斯棕熊、1882年滅絕的中國白臀葉猴、1908年滅絕的亞洲獅、1910年滅絕的西袋貍、1936年滅絕的塔斯馬尼亞虎、1972年滅絕的臺灣云豹、1980年滅絕的西亞虎和爪哇虎等,這個世界將會是多么熱鬧,而且生物多樣性將會是多么豐富。

從飛翔的旅鴿,到披著長毛的猛犸象,現在可能要被歸為“基因存在,但肉體已經滅絕”的一類。然而,克隆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這些存留有DNA片段的動物有可能復活。復活滅絕動物的一個主要目的是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擴大正在減少的生態系統。

但滅絕動物的復活至少要有三個條件,一是要找到沒有被污染的已滅絕動物的活細胞,二是技術,三是要有讓復活后的動物能生存的環境。

充滿希望也存在遺憾的是,目前,能基本滿足這三個條件并能在實驗室復活的動物是澳大利亞的一種在1983年滅絕的胃育溪蟾(Rheobatrachus silus,又名南部胃育蛙或南胃孵蛙)。

復活胃育溪蟾

2013年初,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克隆出了一個活了幾天的胃育溪蟾胚胎,盡管克隆出的胃育溪蟾并沒有長成蝌蚪和幼蛙,但這已經是復活滅絕動物的開創性成就,其地位似乎能與克隆羊多利相媲美,甚至勝過多利,因為多利遺傳物質DNA的供給者并非滅絕動物,而胃育溪蟾是已經滅絕的動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李夏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