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里只有易拉罐和破鞋了 幫艇漁村的生存樣本

近海漁業資源枯竭,小島子村“最后的漁民”們不得不冒著危險駕船駛向中朝邊境海域“幫艇”。在這片遵從叢林法則的海域里,他們是最底層的“蝦米”。

責任編輯:楊繼斌 實習生 郭琛 潘夢琪

2007年5月,遼寧省丹東邊防支隊官兵救起9名朝鮮籍漁民,他們因受黃海風暴潮影響而在我國黃海海域遇險。朝鮮有魚,卻缺少捕撈能力;丹東漁民捕撈能力過剩,卻面臨漁業資源匱乏。這是幫艇的現實背景。 (Jacky/CFP/圖)

近海漁業資源枯竭,小島子村“最后的漁民”們不得不冒著危險駕船駛向中朝邊境海域“幫艇”。在這片遵從叢林法則的海域里,他們是最底層的“蝦米”。

從地圖上看,丹東市以南98公里的小島子村就像一只海蝦,只靠頭尾與陸地相連,其余部分都孤懸在海上。

小島子村村民的祖輩們由山海關內跋山涉水,來到遼東半島的小漁村,在此扎根。數百年間,小島子村村民過著以海為田、以船為犁的生活。但捕魚作業范圍的縮減、海水污染以及過度捕撈使得這一生存方式越來越難以為繼。

村民們逐漸告別祖輩遺留的財產,開始棄船上岸選擇別樣的生活。留下來的,面對的是變得更加殘酷的大海。為了生存,小島子村“最后的漁民”們不得不冒著生命危險將船駛向中朝邊境海域“幫艇”。他們試圖去想象祖輩眼前那滿是“寶藏”的大海,希望著舊日重現。

在這片遵從叢林法則的海域里,他們是最底層的“蝦米”。

夜航

于治化站在堤岸上喊了一聲“魚蝦滿艙啊”!然后目送著船隊在夜色中出海。

2013年5月31日,春季休漁前最后一天。黃歷上顯示這天的漲潮在22點半。

這是“丹漁捕0815”號船主于勝本2013年春季最后一次出海。晚飯后哄睡了孩子,于勝本便和船員——62歲的父親于國臣出門了,手里拿了幾個包子當夜宵。

小島子村的建筑依山而建,于勝本的家在山腳,山上住著的大多是養殖戶。那里的人們無需每天再重復潮起而作,潮落而回的生活。晚上10點,山上的燈大多已熄。“他們每天都能睡個好覺。”于勝本羨慕地說。

長長的漁村堤岸邊??恐迨嗨覞O船,大多是和“丹漁捕0815”號一樣不足30馬力的小木船。這一天出海的有11艘,而整個小島子村共有漁船100余條,“今年海里太差都不想干了”。于勝本趕到碼頭時“遼丹漁23076”號的船主于治化還在修補網具,他的105張漁網全都被海草卷成了一團沒法再出海,“修不好就得燒了”。

23點,潮水涌入碼頭,于治化站在堤岸上喊了一聲“魚蝦滿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