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外交論壇】“大國軍隊就要有國際擔當” 中國軍人的外交新視野
軍事科學院少將姚云竹認為,中國軍隊傳統上是一支國土防御型的軍隊。在國際上參加活動,走出國門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對于周邊國家和西方國家,也需要他們來適應這個過程。
責任編輯:史哲 姚憶江 實習生 蘇桐 趙良美
中國在不知不覺中迅速走到世界舞臺中心,以至于西方和國人都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于安全戰略而言,中國應當一如既往地保持謙遜和耐心,而西方必須轉變觀念,尋找一個更溫和的態度,接受中國正快速成長為平等的伙伴的現實。
鑒于此,軍事外交擔當的角色不容忽視,從本期開始,我們試圖通過學者的視野,展現軍事外交的未來圖景。
2013年4月23日上午,北京,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范長龍(右),在八一大樓會見來華訪問的美國參聯會主席鄧普西(左)一行。
國際舞臺上,要斗爭,但不能斗氣,有充分的自信才能做到這一點。
中國軍隊肯定要變得具有全球性目光,這是早晚要走出的一步。
軍事博弈歷來講究文武并用,武斗有武斗的劍法,文斗有文斗的智慧,關鍵是達成我們的目的。
受訪人
姚云竹 軍事科學院少將
趙小卓 軍事科學院大校
鹿 音 國防大學中校
從左到右:姚云竹、趙小卓、鹿音。
“有風度,在于有底氣”
中國的實力在增強,沒有必要總是說狠話、撂狠話。
南方周末:我們一直關注中國軍事外交的發展,近一段時間,我感覺中國對外軍事交往有了一些變化,是中國實力變了?
姚云竹: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發展,越來越多地參與國際事務,中國軍隊的職能使命也在不斷拓展,要求這支軍隊要有國際眼光、有國際擔當,主動參與國際對話。前不久,在新加坡舉行的第十二屆“香格里拉對話會”上,可以明顯地看出這一點。比如,中國代表團成員在“香會”上關注的不僅是與中國直接有關的話題,也就更廣泛的國際事務表達關注和發表意見,這是一個很明顯的變化趨勢。
鹿音:在全球化時代,實際上不參與國際對話是不行的,有些事情你不說自然有別人替你去說。你(記者)之前關于本次“香會”寫的文章標題很不錯,“與其‘被’主角,不如當主角”(參見《南方周末》2013年6月6日六版文章)。以我看來,與其被解讀,不如我們自己解讀,何必要等人家來解讀呢?特別是還有一些讀者,搞斷章取義,追求標題效應,這是很不可取的。
趙小卓: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軍人在一些重大國際問題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