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和評判體系玩了優秀醫生逃離公立醫院
越來越多的醫生逃離公立醫院。僅2011年一年,上海某公立三甲醫院就有20名醫生辭職,北京協和醫院內科曾一年內有10名醫生辭職?!安缓涂蒲锌己舜蠓虻脑u判體系玩了?!痹陔x開協和醫院時,醫生于鶯說,“我玩不過?!?/blockquote>責任編輯:葉偉民 實習生 趙良美
越來越多的醫生逃離公立醫院。僅2011年一年,上海某公立三甲醫院就有20名醫生辭職,北京協和醫院內科曾一年內有10名醫生辭職。
醫院越大,醫生和患者就越邊緣。特需醫療大行其道,要趕走公費醫療者,醫院甚至要打官司。
年輕醫生不僅要忍受超常的勞動和低報酬,連開藥也要開上級指定的牌子。
2013年6月15日下午,跟往常一樣,于鶯在醫院洗完澡,換上急診科的藍色制服,開始了她在協和醫院的最后一個夜班。
查房前,她在辦公室跟同事輕松地聊天,但一旁的電話仍然響個不停,有向她請教的一線醫生,也有向她告別的同事。這個被譽為“急診科女超人”的女醫生長達12年的公立醫院生涯在次日就結束了。一周前,她在微博上向210萬粉絲公開了決定——離開協和。
“不和科研考核大夫的評判體系玩了。”她說,“我玩不過。”
事實上,在過去兩年多里,和于鶯一樣感覺心力難支的同行還有更多。僅2011年一年,上海某公立三甲醫院就有20名醫生辭職,北京協和醫院內科曾一年內有10名醫生辭職。2012年,協和腎內科主治醫師朱巖和著名心血管專家胡大一的“出走”成為震動醫療界的大事。
2013年這股潮流繼續發酵。1月,自稱在“公立醫院體制海洋里泡了20年”的上海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血管外科主任張強,同樣選擇了“上岸”。5個月后,于鶯加入了這一行列。同時,她還獲悉這樣一個事實:更多同行正在考慮這個問題。
“炮灰”
于鶯所在的“急診科”在協和左側小巷的盡頭,但如今,這里已無法名符其實——不僅僅是緊急醫療之用,還被迫成為門診的延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