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的“自己人”昆侖銀行:石油金融大冒險
傍上中石油這個“大款”后,昆侖銀行一日千里。然而,“銀監會總覺得昆侖銀行不像商業銀行”。昆侖銀行對于中石油的奇特功用,在于借其通道發放利潤豐厚的委托貸款。2012年,僅中石油公司通過昆侖銀行發放的委托貸款,計1175億元,而昆侖銀行全年發放的貸款不過404億元。
責任編輯:舒眉 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金渡江
編者按
產業與金融結合,隨著2004年德隆帝國的崩塌而一度沉寂,但近年來卻再度成為熱門話題。
成功參股12家金融機構的中石油,取得金融業全牌照,成為央企產融結合的樣本。而中石油與昆侖銀行,走出了一條奇特的石油金融之路,但風險也正孕育在這種超高速擴張之中。
產融結合究竟是指什么?是否一種企業發展的“國際潮流”?專家管維立告誡說資本層面的產融結合并非大勢所趨,國際上也不存在這樣的潮流,美國通用電器集團GE是產融結合最有名的范本,但不過是個孤立的個案。管曾任國資委企業司司長,也曾任GE金融亞太區副總裁。
是為本期南方周末經濟板塊“石油銀行”專題。
仿佛是一樁皆大歡喜的姻緣,中石油強勢介入,令昆侖銀行這家昔日寂寂無名的小銀行驟然改頭換面,一日千里。而昆侖銀行對于中石油的奇特功用,在于借其通道發放利潤豐厚的委托貸款,并與敏感資源地區進行資金結算。
在這條奇特的石油銀行擴張之路上,產業基因和金融基因能否真正融合,風險如何控制,都充滿著不確定性。
自從傍上中石油這個“大款”,一切都變了。
4年前,克拉瑪依商業銀行迎來中石油天然氣集團(以下簡稱中石油集團)入駐,隨后冠上這個大股東的品牌,更名為昆侖銀行。
這家寂寂無名的小型城市商業銀行從此脫胎換骨,資產規模從38億到1848億,4年間增長了50倍,2012年10月進入標準普爾《中國50大銀行》排行榜,資產規模位列47位,正式步入城商行第一梯隊。
眼下,昆侖銀行并不滿足于偏安一隅,在中石油的大指揮棒下,它走出了一條特別的石油銀行擴張之路,并且成為唯一一家經營伊朗業務的銀行。
不過,這條高速而奇特的擴張之路,充滿著不確定性。
曲線進京
“幸福路支行18”的秘密。
中石油與克拉瑪依,可謂淵源頗深??死斠酪蛴吞锝ㄊ?,這里處處有中石油的身影,就連政府機關也設在一處。
2009年4月,中石油集團投資28.1億,以現金方式獨家認購克拉瑪依市商業銀行新發行的股份。后來,經過兩次增資擴股,中石油占股82%。第二年,克拉瑪依商業銀行延續了中石油的“昆侖”品牌,更名為昆侖銀行,象征中石油的寶石花開始成為其Logo。
自從有了這個大股東,昆侖銀行的業績就坐上了火箭。中石油入股的第一年末,昆侖銀行對公存款較上年增加5.53倍,公司貸款增加13.7倍,總資產一下翻了5倍多。
昆侖銀行的步伐,也緊緊跟隨著大股東。
就在中石油入主后的新一屆董事會上,昆侖銀行法定代表人、中石油總會計師王國樑描述了這家銀行的定位:起步階段到石油企業最集中的地方發展業務,成為全國性商業銀行;第二步到國際石油項目比較集中的國家如蘇丹等地建立分行,進軍國際化。在這個“兩步走”戰略中,兩次強調了“依托中石油”。
在隨后的一年半時間里,昆侖銀行便依次在中石油關聯企業最密集的烏魯木齊、大慶、西安等地設立分行。而重中之重,則是籌備北京分行——事實上,中石油入股之后,昆侖銀行總行的實際辦公地點便搬到了位于北京的中石油大廈,留在克拉瑪依的其實僅僅是克拉瑪依分行。2010年,北京分行作為一級分行,正式成立籌備組,還專門從中石油系統內部和北京的銀行界挖了一批人。
不料,2010年末爆出的“齊魯銀行案件”,讓城商行風險控制不足的問題開始顯現,引發輿論關注,更引起監管者擔心,銀監會“暫停審批”城商行跨區經營。
至此,昆侖銀行異地擴張止步,北京分行的設立遙遙無期。
一位參與籌建北京分行的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由于在北京沒有分支機構,辦理北京地區的業務要快遞回克拉瑪依,操作完成后再快遞回北京,一來一去,周期延長,很是麻煩。
于是,昆侖銀行想出了一個對策:設立虛擬機構,暗自在北京經營。
南方周末記者獲得的一份昆侖銀行內部文件顯示,早在2008年12月,中石油尚未正式入股克拉瑪依商業銀行,這家銀行的清算系統中便建立了一個虛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