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融結合的非典型樣本 中石油:金融全牌照之路
即便在監管機構的三條紅線框架下,中石油亦成功參股12家金融機構,掌控了金融全牌照,成為央企產融結合的非典型樣本。中石油涉足的金融業務幾乎涵蓋了金融業務的所有形態類型,對這樣一個龐雜的金融帝國,到底由誰擔當監管,主責并不明確。
責任編輯:舒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金渡江
數據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即便在監管機構的三條紅線框架下,中石油亦成功參股12家金融機構,掌控了金融全牌照,成為央企產融結合的非典型樣本。
截至2011年底,由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責任、正常運營且金融業為非主業的央企共有177家,59家央企擁有金融子企業160家,其中財務公司60家,商業銀行6家,保險、證券、期貨共計70家,信托公司16家。有11家央企將金融業作為一個獨立的業務板塊,華潤集團和國家電網相繼成立了金融控股公司。
央企對外長期金融股權投資多達八百項,投資金額1000億,賬面價值1600億。地方商業銀行成為最重要的投資方向。
除財務公司外,金融子企業在2010年營收接近400億元,凈利潤40%。央企控制的金融子企業資產總額2萬億。
走得最快的中石油、國電集團、中石化、招商局、中航工業、中海油、航天科技、中化集團,這八家金融板塊占到整個央企的60%。
近年來,央企參股金融機構成一時之風氣,但國資委對控股銀行始終心存戒備,中石油控股的昆侖銀行,華潤控股的華潤銀行,成為僅存的非典型樣本。
起步參股
融資不是中石油的首要甚至重要目的。
中石油無疑是擁有金融牌照最多的央企,共參股12家金融機構。2008年,中石油集團提出建成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的目標,打造全方位的金融平臺更是關鍵一招。
中石油為何對參股金融機構情有獨鐘?
擺在中石油面前的有兩個問題:一是先前的積累如何進一步保值增值,二是如何應對所處行業生命周期所帶來的風險,解決方案則是要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此外,央企每年都有經營業績考核指標,主要包括兩項:利潤總額和經濟附加值指標。
在中國,金融行業的牌照尚屬稀缺資源,金融業擁有天然的、遠超實業的高額利潤。
據銀監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銀行業資本凈利潤率超過20%,而中石油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凈利潤率僅為5.9%。金融機構的利潤貢獻既有利于增加利潤總額,更有利于提高經濟附加值。
中國投資咨詢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孟慶軒認為,中石油在油價不穩、市場波動的情況下,如果要成為永續的一個盈利組織,必須在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之間有靈活快速的切換渠道。中石油進軍金融行業的根本原因是金融和能源兩個行業具有互補性,融資不是中石油的首要甚至重要目的。石油和金融結合可以為企業發展尋求更深層次、更大范圍的跨行業協同效應。
央企涉足金融往往從設立內部財務公司開始。
1995年,中石油組建了自己的財務公司——中油財務。中油財務集中了成員單位之間的內部轉賬結算,并且在集團內部吸收成員單位的存款、發放貸款,同時還經營有價證券投資、保險代理業務等。
倚靠中石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