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31省份給財政透明度打分

五年前,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成立了“中國財政透明度”課題組,每年給各省的財政透明度打分。如果按照100分為滿分,五年來,課題組給各省財政透明度打出的平均分,從2009年時的21.71分,已緩緩上升到了2013年的31.40分。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金渡江

雖然中國財政透明度仍有待提高,但整體水平一直在進步。

五年來,課題組得到了“不冒尖、不掉尾”的結果:絕大多數省份分差并不大,但每年的第一名往往不同,最后一名也是如此。

 

數據來源:“中國財政透明度”課題報告。 (何籽 曾子穎/圖)

從官方到民間,“陽光財政”在中國已被喊了很多年,但誰能說得清楚,中國的財政狀況到底有多透明?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五年前,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成立了“中國財政透明度”課題組,每年給各省的財政透明度打分。上海財經大學的共建單位之一,正是財政部。

在2008年《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實施之后,這是首個結合條例對中國財政信息公開狀況進行系統性評估的學術項目,第一個五年的考察,已在2013年5月完成。

如果按照100分為滿分,五年來,課題組給各省財政透明度打出的平均分,從2009年時的21.71分,已緩緩上升到了2013年的31.40分。

另一個進步的趨勢是,五年來每年評估里的最高分和次高分都出現在2013年,分別是海南的77.70分和福建的68.46分。加上2009年首次評估時福建的62.66分,這是五年里對所有省份的評估中的三次及格分。

至于最低分,五年里甘肅、寧夏、貴州、青海和吉林輪番在31個省份的排名中墊底。

有反饋就是進步

有一項在總分值中占比4%的50分,來衡量“態度與責任心”。到2013年第五次評估時,終于實現了所有省份在這一項上的“脫零(分)”。

“中國財政透明度”課題的構想,起源于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蔣洪教授和同事們長期以來的困惑。

“我的專業是財政理論和政策分析,政府的財政信息是研究必需的資料。但長期以來能夠查詢到的財政信息不僅數字籠統,而且發布滯后,學界無法及時、深入地分析財政問題。”蔣洪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2008年5月,《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實施,“財政預算公開”被納入了政府主動公開信息范疇,并且,條例為公眾建立了向政府申請“信息公開”的程序。在新制度的“啟發”下,這個觀察“陽光財政”的課題,得以啟動。

“財政透明度”這個概念,1990年代開始被學者提及,并很快得到全球諸多國家的推崇。作為財政管理的一個方面,提高財政透明度被看做是促進效率、保障政府職責的一種做法。這個指標,也被視作宏觀經濟穩定、政府良治和財政公平的一個重要前提。

在國際上,給政府的財政透明度“打分”(即量化評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