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世界觀】“合同能源管理,下一步是公共建筑”訪原世界銀行東亞地區首席能源專家羅伯特·泰勒(Robert P.Taylor)
二十多年過去,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國的市場規模已翻天覆地,但問題和糾紛也日漸增多。作為當年的設計者,原世界銀行東亞地區首席能源專家羅伯特·泰勒如何看待中國的合同能源管理問題?
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王悅
羅伯特·泰勒(Robert P.Taylor)
如果企業希望ESCO去資助他們的項目,那么企業就應該分享他們一部分收益,來覆蓋ESCO為他們融資和為其承擔的風險。
美國政府對ESCO的扶持,不是給特殊的政策,而是創造一個市場。
對許多中國能源國際合作領域的人士來說,羅伯特·泰勒(Robert P.Taylor)無疑是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羅伯特·泰勒。這個中國通就與中國能源話題緊密相連。1982年,作為世界銀行的工作人員,羅伯特·泰勒第一次抵達中國,開始了長達三十多年的中國生活。
1993年開始,他擔任世行在中國的首席能源專家,主導設計了與中國政府合作的“世界銀行/全球環境基金中國節能促進項目”。正是在這個項目中,羅伯特·泰勒和他的同事將合同能源管理(EPC)概念首度引入中國。中國開始嘗試建立基于市場經濟的合同能源管理機制。
二十多年過去,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國的市場規模已翻天覆地,但問題和糾紛也日漸增多。作為當年的設計者,他如何看待中國的合同能源管理問題?羅伯特·泰勒接受了南方周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