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影電視節專題】“拿長沙話罵老外,但還得聽老外的” 你以為中國不想原創節目嗎?
2013年被電視圈稱為模式引進節目的“井噴年”,全國各大電視臺的引進節目將多達30檔,這些節目不僅占據衛視周末黃金檔,還將延展至日常時段,各衛視新節目幾乎全部來自國外。但并不意味著買到了版權就能買到收視率。
責任編輯:袁蕾 朱曉佳 實習生 葛佳男 陳延舟 龍健
《美國偶像》曾是中國娛樂節目模仿的對象,如今也有了正式的中國版。2013年全國有30多檔節目的版權都來自國外,但并不意味著買到了版權就能買到收視率。
“我沒見過外國專家長什么樣,也沒合作過。如果(合作),外國專家跟我們的意見不同,我就拿長沙話罵他,但還得聽他的。”張一蓓穿著一身頗具民族特色的拖地長裙,坐在一群身著正裝的嘉賓中說道。
張一蓓曾是湖南衛視《天天向上》、《越策越開心》的制片人,只做過原創,沒做過引進模式的節目。2013年6月12日,她卻成了一場討論“引進”的論壇上最受追捧的人。
“節目模式引進與原創·高層對話”論壇幾乎是第16屆上海電視節最火爆的論壇。來自各大電視臺、專業節目制作公司、廣告公司、市場研究、咨詢公司的高層和業務人員,把500人的會議廳塞得滿滿當當,走道兩側也擠滿了人,有人站著聽了近3小時的圓桌論壇。
2013年被電視圈稱為模式引進節目的“井噴年”,全國各大電視臺的引進節目將多達30檔,這些節目不僅占據衛視周末黃金檔,還將延展至日常時段,各衛視新節目幾乎全部來自國外。
一度不為中國人所知的法國戛納電視節電視片交易會,如今普遍是“中國人排隊買版權”。“有的電視臺排了一天,版權方也未必會見。”上海廣播電視臺副臺長楊文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中國好聲音》火了之后,全國的電視臺幾乎都撲去了戛納,感覺買版權就有收視率。”
參與論壇討論的七位嘉賓,大部分是引進節目的“買方”代表:《中國好聲音》、《我為歌狂》、《中國夢之聲》、《年代秀》、《媽媽咪呀》……站在這些節目背后的版權方來自荷蘭、英國、比利時和韓國。
張一蓓則代表“燦星制作”出席。2013年3月,張一蓓離開湖南衛視,成為星空華文國際傳媒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星空旗下的燦星,以制作版權引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