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2008俄羅斯:普通俄羅斯公民看投票:對民主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多
“現在俄羅斯的主要權力是在普京的手里而且普京是愛國主義者,如果你不支持普京你就不支持俄羅斯,反而支持歐美?!?BR> “為什么你只是認為只有歐美和俄羅斯這兩個選擇?我想要把俄羅斯的情況做好些,要減少腐敗,要改善醫療服務,要增加對科學的投入?!?BR> 在2007年12月1日晚上,莫斯科郊外的一個別墅里,我的朋友們正在舉辦生日聚會。俄羅斯杜馬選舉即將舉行,兩個朋友也就因此把政治話題帶進歡快的氣氛里頭?!白罱?年,俄羅斯人生活水平一直在上升,工資大幅度地提高?!痹谝患夜咀鼋浝淼闹x爾蓋繼續為普京政府辯護。在網絡媒體做記者的亞歷山大也針鋒相對:“這明明是因為油價上升給俄羅斯提供大量的資金,而并不是現在政府的成績。我有了更多的錢我會買我想要買的東西,但我現在要更多的政治商品,我要更多的言論自由,我要我的國家更關心我的要求?!?BR> 圍繞這場大選,兩個朋友在我眼前激烈地爭論著。每個人所說的都有點道理,令旁觀者莫衷一是。他們的觀點,其實都有不少的代表性。
在我的周圍,頗有幾個學歷史、學哲學、學政治學和從事媒體的朋友,大家見面就喜歡指點江山,一旦話題扯到選舉,就會欲罷不能。
前一周,在一個酒吧里,幾個朋友又侃上了。莫斯科大學哲學系的教師斯坦尼斯拉夫認為,可以不關心政治所以可以不去投票,如果每個人去搞政治,這會搞得更亂。但我和正在讀歷史系博士的薩沙不同意,“每個人必須得關心而且也應該盡量參加政治活動。當某個人具有一定的年齡他就會有一定經驗與知識,這種知識不能只是屬于他而已,他必須得用這種知識與經驗參加政治爭論,以這種方式跟大家一起找到更好的選擇,建造更完美的未來?!?BR> 選舉投票,在我看來,就是一種表達政治觀點、選擇國家前途的方式。
2002年,19歲時,在莫斯科市杜馬(市議會)的選舉中,我第一次行使了投票權。之后是2003年,國家杜馬的選舉投票,當時我在中國,去俄羅斯駐華大使館投了票。2004年,總統大選時,我生病了,沒能再去大使館,但是如果去一定會投普京。
我很重視每次選舉。選舉時期,我們可以更加了解到整個政治發展的狀態。
2008年的總統選舉是俄羅斯新歷史上第五次總統大選。
我更關心的并非是誰會成為新總統,而是哪種權力會決定俄羅斯未來的發展:是軍事、警察、安全這些強力機構,還是像國家杜馬、地方與國家政府等?,F在已經沒有人懷疑政府出身的梅德韋杰夫會成為總統,但是最大的問題是他怎么與強力機構之間形成平衡。
我還沒有決定到底投誰,但我一定不會去投梅德韋杰夫。雖然我很喜歡普京,也很尊重他的選擇,但我實在看不出梅德韋杰夫具備總統的資質。所以,這次選舉是我表達不同意見的機會。因為有50%投票率的門檻,所以不去投票也是個選擇。
在我看來,一個國家的公民并不是簡單的國籍含義,一個公民還對其國家負有責任。當然,國家本身也必須得讓其公民感覺到國家對其想法與態度的重視。地方、議會、國家元首等任何層次的選舉,都是提供給公民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
一般來講不管國家杜馬的選舉或總統大選都會引起很大的爭論,甚至于每個家庭內部也會有不同的意見。
但是奶奶和爺爺的看法不一樣。他們一般都會給共產黨投上一票。他們覺著蘇聯時期老年人的生活比現在好得多,退休金很高,在黑海、在山上、在遠東都有可供老年人一年多次免費享用的度假村。我的伯父和伯母也比較懷戀過去的時期。那時候,一個博士后學位就意味著一所房子。想想他們的經歷,也就可以理解他們的立場。
我父親在蘇聯解體之后開了個公司,生意還算比較順利。在他看來,目前的言論自由多于過去,如果不喜歡現在的政府,可以隨便發表文章,跟朋友討論這些也不需要顧忌?,F在的社會也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機會,甚至出國也很不受限制。父母、妹妹和我一般都會有同樣的選擇。我們家的立場算是在中間:不需要太快的改革,但是也不要一切都不變。
普京指定梅德韋杰夫成了總統候選人,他上臺后的變化應該不會太大。翻開國家的媒體,不管報紙或雜志,都在異口同聲地主要討論統一俄羅斯黨和梅德韋杰夫的優點,至于其他黨派的政見和候選人,只是簡單地一筆帶過。那如果看私人媒體或網站,討論就要更多元一些,主要是比較不同的黨派與候選人,也批評政府的腐敗,但是所有的討論都有一個前提:梅德韋杰夫一定會變成總統。
也許因為選舉沒有懸念,以至于在街頭還看不到各黨派太多的競選招貼畫和口號,也只有俄羅斯共產黨和“別的俄羅斯”等少數政治團體組織了示威游行。對比其他國家的選舉,深冬的莫斯科街頭,特別地安靜和沉寂。
在上世紀90年代的俄羅斯,倒是從來不會這么沉寂,但那時除了亂,什么民主也沒有。所以,面對沒有懸念的選舉,我的確有點失望,也并非極端失望,因為我的確不愿看到俄羅斯再經歷更多的亂子。當然,這樣的選舉也絕對談不上是民主的發展和進步,因為人民還沒有更多自由的選擇。
我相信,我們已經知道什么叫自由的感覺,俄羅斯公民一定不會接受不民主。隨著俄羅斯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民主的需求也只會越來越多。
(作者系莫斯科大學博士研究生)
在我的周圍,頗有幾個學歷史、學哲學、學政治學和從事媒體的朋友,大家見面就喜歡指點江山,一旦話題扯到選舉,就會欲罷不能。
前一周,在一個酒吧里,幾個朋友又侃上了。莫斯科大學哲學系的教師斯坦尼斯拉夫認為,可以不關心政治所以可以不去投票,如果每個人去搞政治,這會搞得更亂。但我和正在讀歷史系博士的薩沙不同意,“每個人必須得關心而且也應該盡量參加政治活動。當某個人具有一定的年齡他就會有一定經驗與知識,這種知識不能只是屬于他而已,他必須得用這種知識與經驗參加政治爭論,以這種方式跟大家一起找到更好的選擇,建造更完美的未來?!?BR> 選舉投票,在我看來,就是一種表達政治觀點、選擇國家前途的方式。
2002年,19歲時,在莫斯科市杜馬(市議會)的選舉中,我第一次行使了投票權。之后是2003年,國家杜馬的選舉投票,當時我在中國,去俄羅斯駐華大使館投了票。2004年,總統大選時,我生病了,沒能再去大使館,但是如果去一定會投普京。
我很重視每次選舉。選舉時期,我們可以更加了解到整個政治發展的狀態。
2008年的總統選舉是俄羅斯新歷史上第五次總統大選。
我更關心的并非是誰會成為新總統,而是哪種權力會決定俄羅斯未來的發展:是軍事、警察、安全這些強力機構,還是像國家杜馬、地方與國家政府等?,F在已經沒有人懷疑政府出身的梅德韋杰夫會成為總統,但是最大的問題是他怎么與強力機構之間形成平衡。
我還沒有決定到底投誰,但我一定不會去投梅德韋杰夫。雖然我很喜歡普京,也很尊重他的選擇,但我實在看不出梅德韋杰夫具備總統的資質。所以,這次選舉是我表達不同意見的機會。因為有50%投票率的門檻,所以不去投票也是個選擇。
在我看來,一個國家的公民并不是簡單的國籍含義,一個公民還對其國家負有責任。當然,國家本身也必須得讓其公民感覺到國家對其想法與態度的重視。地方、議會、國家元首等任何層次的選舉,都是提供給公民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
一般來講不管國家杜馬的選舉或總統大選都會引起很大的爭論,甚至于每個家庭內部也會有不同的意見。
但是奶奶和爺爺的看法不一樣。他們一般都會給共產黨投上一票。他們覺著蘇聯時期老年人的生活比現在好得多,退休金很高,在黑海、在山上、在遠東都有可供老年人一年多次免費享用的度假村。我的伯父和伯母也比較懷戀過去的時期。那時候,一個博士后學位就意味著一所房子。想想他們的經歷,也就可以理解他們的立場。
我父親在蘇聯解體之后開了個公司,生意還算比較順利。在他看來,目前的言論自由多于過去,如果不喜歡現在的政府,可以隨便發表文章,跟朋友討論這些也不需要顧忌?,F在的社會也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機會,甚至出國也很不受限制。父母、妹妹和我一般都會有同樣的選擇。我們家的立場算是在中間:不需要太快的改革,但是也不要一切都不變。
普京指定梅德韋杰夫成了總統候選人,他上臺后的變化應該不會太大。翻開國家的媒體,不管報紙或雜志,都在異口同聲地主要討論統一俄羅斯黨和梅德韋杰夫的優點,至于其他黨派的政見和候選人,只是簡單地一筆帶過。那如果看私人媒體或網站,討論就要更多元一些,主要是比較不同的黨派與候選人,也批評政府的腐敗,但是所有的討論都有一個前提:梅德韋杰夫一定會變成總統。
也許因為選舉沒有懸念,以至于在街頭還看不到各黨派太多的競選招貼畫和口號,也只有俄羅斯共產黨和“別的俄羅斯”等少數政治團體組織了示威游行。對比其他國家的選舉,深冬的莫斯科街頭,特別地安靜和沉寂。
在上世紀90年代的俄羅斯,倒是從來不會這么沉寂,但那時除了亂,什么民主也沒有。所以,面對沒有懸念的選舉,我的確有點失望,也并非極端失望,因為我的確不愿看到俄羅斯再經歷更多的亂子。當然,這樣的選舉也絕對談不上是民主的發展和進步,因為人民還沒有更多自由的選擇。
我相信,我們已經知道什么叫自由的感覺,俄羅斯公民一定不會接受不民主。隨著俄羅斯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民主的需求也只會越來越多。
(作者系莫斯科大學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