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島史料的重要發現——南明史籍《經國雄略》關于釣魚嶼的記載
《經國雄略》琉球三圖的發現,對中國人最早命名和使用“釣魚嶼”的名稱又多了一份有力的證據,對即將出版的《文獻為證:釣魚島文獻圖籍錄》一書而言,也增加了一種新資料。這說明在歷史文獻的挖掘上還大有空間,大有所為。
責任編輯:劉小磊
《經國雄略》所附“琉球南界合圖”,清晰地畫著“釣魚嶼”的位置。
《經國雄略》琉球三圖的發現,為中國人最早命名和使用“釣魚嶼”的名稱,又增添了一份有力的證據。
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這是被大量歷史文獻資料所證明了的。
2013年6月3日,國家圖書館在北京舉辦了“文獻為證:釣魚島文獻整理出版座談會”,宣布國家圖書館將編纂《文獻為證:釣魚島文獻圖籍錄》一書,該書“以歷史文獻‘說話’,充分證明中國最早發現、命名釣魚島以及中國對釣魚島進行長期管轄的歷史事實”。這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工作,可以說是對楊仲揆、吳天穎等先生前期研究成果的積極拓展,也是早就為大家所期盼的事了。
中國是文獻大邦,古代典籍數量浩繁,一向以浩如煙海相比喻。以國家圖書館的藏書之富和地位之顯,做這樣的工作自然有很大的優勢,所以我們對文獻圖籍錄的總體質量有著樂觀的預期。然而,古籍數量太大,遺漏亦所難免。筆者從網上關于《文獻為證:釣魚島文獻圖籍錄》的報道文字中,讀到所收圖籍如明清古籍《順風相送》、《使琉球錄》、《籌海圖編》、《武備志》、《使琉球雜錄》、《使琉球記》、《中山傳信錄》和《臺海使槎錄》等以外,覺得漏收了一種重要的史籍,即南明弘光朝時由鄭大郁編刻的《經國雄略》,該書的《四夷考》卷之一《琉球南界合圖》對釣魚島(嶼)也有清晰的記載,史料價值很高。文獻圖籍錄出版在即,我匆匆草成此文,希望還能來得及補入其中,也作為筆者對國圖宏編鉅制的一芹之獻吧!
《經國雄略》成書與傳世
《經國雄略》,明溫陵鄭大郁(字孟周)編撰,四十八卷。此書于南明福王朱由崧弘光元年(乙酉,1645年)夏天刻于福建,此時的北方已經是大清王朝的順治二年,滿洲勁旅正在底定中原各省,并積極招降納叛,揮師南下。
《經國雄略》卷首有鄭成功的父親、當時被弘光朝封為“鎮守福建等處并浙江金溫地方總兵官、太子太師、南安伯”的鄭芝龍的序,還有明末福建著名書商張運泰(字來倩)序和鄭大郁自己的序,另有鄭大郁寫的《紀例》十四則。
弘光是腐朽短命的王朝,存在首尾不到一年多,其軍政中心始終局促于江淮一隅,既無經略天下、收復北方之志,又不能戮力同心以堅守江南,朝內黨爭紛紜,舉措失當,不久便舉巢傾覆、土崩瓦解了。在鄭芝龍家族擁有強大勢力的福建,居然還能在相當短的時期內編刻出一部卷帙宏大的“規畫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