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早期癌癥的“指紋”
中國癌癥每年新發病例約312萬例,平均每天8550人,全國每分鐘有6人被診斷為癌癥。對癌癥的早期發現仍然是非常困難的事,但是科學家相信,他們在一些癌癥的早期診斷和預防上找到了新的線索,這為大幅度降低癌癥的死亡率提供了基礎。
責任編輯:朱力遠
大部分的人類癌癥是2到8個基因相繼變化造成的,這些變化發生在20到30年的時間里。
對癌癥的早期發現仍然是非常困難的事,但是科學家相信,他們在一些癌癥的早期診斷和預防上找到了新的線索,這為大幅度降低癌癥的死亡率提供了基礎。
中國癌癥每年新發病例約312萬例,平均每天8550人,全國每分鐘有6人被診斷為癌癥。
過去幾年里,基因組學的研究讓科學家認識到,大部分的人類癌癥是2到8個基因相繼變化而造成的,這些變化發生在20到30年的時間里。
在如此漫長的發展時間里,只有在最后的幾年,癌癥才會達到不可治療的階段,發生轉移。“換句話說,在今年將死于癌癥的一百萬人里,絕大部分是因為他們的癌癥沒有在癌癥存在的前90%的時間中被發現。”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基梅爾(Kimmel)癌癥中心的伯特·沃格爾斯坦(Bert Vogelstein)等人在2013年3月份的一篇綜述文章中寫道。
他們在這篇發表于美國《科學》雜志的文章中說,當人們想到摧毀癌癥這件事時,通常想的是治療晚期癌癥。如果是在50年前,持有這種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那個時候癌癥的分子發病機理還是個謎;但是在今天,這種觀念已經不可接受。
沃格爾斯坦及同事認為,對付癌癥的“A計劃”應該是預防和早期檢測,“B計劃”是治療晚期癌癥,只有當“A計劃”失敗的時候,才實施“B計劃”。
以胰腺癌為例,中國的研究顯示,早期接受治療的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是30%,其中有少數可以被治愈。而在二期接受治療的患者,五年平均生存率降到了約10%,他們中很少有人會被治愈。等到三期才得到治療的患者,他們的平均生存期只有8到12個月;四期開始接受治療的患者平均生存期甚至只剩3到6個月。
隨著癌癥的進展,患者的生存率曲線就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