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內向內,整建制輸出上海經驗
上海欲借鑒香港和新加坡的先進經驗,建立一個總面積為28平方公里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據稱這將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消費中心,可給上海帶來“十年紅利”。我認為,自貿區更像一個吸金器,主要功能是財富轉移,而非財富創造。其最大隱患在于,上海自貿區會使內地二三線城市乃至香港的高端零售業遭遇巨大沖擊,其負面作用值得警惕。上海有沒有更好的思路?
責任編輯:戴志勇
據報道,上海欲借鑒香港和新加坡的先進經驗,建立一個總面積為28平方公里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據稱這將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消費中心,可給上海帶來“十年紅利”。我認為,自貿區更像一個吸金器,主要功能是財富轉移,而非財富創造。其最大隱患在于,上海自貿區會使內地二三線城市乃至香港的高端零售業遭遇巨大沖擊,其負面作用值得警惕。上海有沒有更好的思路?
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拐點
國際政治結構中大致存在三種角色:資源輸出國——基本上是“第三世界國家”;制造業國家——西歐國家、日本,中國經過近30年的打拼,也已擠進制造業國家的行列;貿易金融國家——美國,它是當今全球經濟唯一的貿易金融國家。
中國固然遠沒有發展到可與美國直接競爭的程度,但畢竟位居全球GDP第二,美國與人民幣幣緣區的強力競爭將是堅決而持續的。
西歐、日本包括韓國,基于對中國制造業必將完成向高端領域進軍的預期,他們與中國的關系也將是競爭大于合作。
廣大的第三世界由于中國旺盛的需求,從全球化經濟體系有所獲益。但因物流成本在商業和貿易中所占的重要分量,使得通過控制航道要點來控制海洋再控制物流,成為跨國經濟戰的必要手段,因此在中國外圍的部分第三世界國家,也跟美國緊密合作,形成對中國的競爭。
外資源源不斷進入中國,與中國共同成長的黃金時段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