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在中國的傲慢與偏見
品牌商曾把中國想象成了一個“理想黃金國”,他們開了一打又一打店鋪。他們自信滿滿,一定可以勸服中國消費者:如果一個人沒有幾件奢侈品可以炫耀的話,他就可以去死了。然而,有繁榮之時,也有著蕭條之際……對這些奢侈品公司來說,意識到這一點雖然是個奇恥大辱,但是絕對必要。
責任編輯:季星 實習生 龍健
《北京遇上西雅圖》里,湯唯飾演的大陸姑娘渾身名牌,卻沒有得到尊重,直到最后她放棄了“手袋復手袋”的奢侈生活,最終找到了真愛。中國人在奢侈品消費上經歷了仰望、狂購,現在開始趨于精明,這使得國際品牌們必須重新思考它們在中國的戰略。
中國不再是那些歐洲奢侈品高管腦子里虛構的神秘“理想黃金國”。這是一個和世界上其他消費市場一模一樣的地方。有繁榮之時,也有著蕭條之際……對這些奢侈品公司來說,意識到這一點雖然是個奇恥大辱,但是絕對必要。
2005年,在上海恒隆廣場66號參加路易威登旗艦店開業典禮的時候,我曾與很多企業高管談起中國的奢侈品市場。那些CEO們對中國市場前景興奮到發抖:“如果你拿到了這里1%的市場份額——僅僅是1%!你能想象這意味著什么嗎?”其中一個高管對我說,“這意味著你將獲得1000萬以上的新客戶!”
當然,他們想要的絕不僅僅是1%。他們想要更多、更多。奢侈品牌蜂擁而至,品牌商把中國想象成了一個&l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