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示讀者以大信(18)
或許,連莊子本人也想不到,2400年后,他的名作《逍遙游》有了續篇。這個續篇既有影視版,也有文字版
公司舉,則天下興
或許,連莊子本人也想不到,2400年后,他的名作《逍遙游》有了續篇。這個續篇既有影視版,也有文字版。兩個版本,共用一個名字: 《公司的力量》。讀完文字版,我找不到別的形象,來凸顯我對該書關于“公司力量”的描述,除非“鯤鵬”,庶幾近之。
在飛往日本度假勝地北海道的航班上,我打開這本書;在飛回北京的航班上,我合上了它。在云纏霧繞的羊蹄山下,我不看天空的時候,就看它。我從沒有想過,看書,居然有看風景般的享受。
這不僅因為這本書有賞心悅目的圖片,還因為那些聞所未聞的故事,比如,美國老羅斯??偨y因為憤恨不良公司出產不潔香腸,而成為素食主義者;兩個最智慧的英國人——牛頓和丘吉爾,都被股市泡沫愚弄得傾家蕩產;富可敵國的洛克菲勒的遺物中有一張小學同學合影,但照片上卻沒有他本人,因為他衣著太寒酸,在照相機鎂光燈點爆之前被請了出去……
不過,這本書最吸引人的地方,當然不只是視覺沖擊,或歷史傳奇,更是它的理性精神、深度思想和語言的穿透力。讀完這本書,有一個念頭,越來越清晰,那就是,所謂“公司的力量”,就是“第三方力量”。在國與國的沖突中,公司力量是決定勝負的第三方力量,因為公司力量不僅是當代國家力量的源泉,也是國家力量的延伸,它的直接延伸是“主權公司”(比如歷史上的西方特許權公司,今天中國的國有中投公司),間接延伸是跨國公司。在政府與民眾的沖突中,民間公司是防止社會極端化的第三方力量,因為它既不喜歡專制政府的暴政,也不喜歡烏合之眾的暴力,它既需要權威和秩序,否則無法經營;也需要自由和人權,否則它就不能存在,即使存在,也只能茍延殘喘。
作者:《南方周末》編輯部 出版:上海書店出版社
如何給第三方力量下定義?第三方力量,其實就是財產的力量。世界上的主要力量有三種: 權力,財產,還有知識。力量既可以用于毀滅(殺),也可以用于創造(生)。毫無疑問,國家的政治權力殺大于生,公司的財產權力生大于殺。戰爭大多是國家發動的,創新大多是公司主導的。從1751年到2000年,人類在0.01%的時間里,創造了財富的97%,不是因為有國家的存在,而是因為有公司的存在。而且,也只有公司,才能把知識變成財富,變成改善所有人生活的手段,而不只是某些人的特權、另一些人的原罪。因此,即使說,只有公司有力量讓生活更美好,也不為過。
力量也是一種權力,只要是權力,都不可不戴安全套。不戴安全套的公司,也可能成為毀滅性的惡獸利維坦: 釀造泡沫經濟,建立壟斷性公司帝國,壓榨工人血汗,甚至把毒藥包裝成玉液瓊漿……在公司與雇員、消費者,以及被阻擋在市場外的投資者的沖突中,政府被要求作為“第三者”插足,扮演第三方力量。
不過,政府在插足之前,應當把腳洗干凈。當年,德國納粹政府的腳就臭得很,而美國羅斯福政府的腳則干凈得多,插的后果也大不一樣。政府的腳是否干凈,主要是看它立足在什么地方,是自己的權力,還是社會利益。納粹的腳和無良公司站在一起,犧牲的是平民和人權;民粹的腳和某些極端群體站在一起,犧牲的是公司和效率。
盡管這本書的敘述春草如織,繁花似錦,但主干只有一條: 有財產權和契約,才有公司和市場;有公司和市場,才有經濟增長和國家興起。環繞的中心也只有一個: 公司舉,則天下興。這里的天下,不僅是指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多民族集合起來的國家,也指全球意義上的人類共同體。這本書在第93頁的一個小方框里,不經意間提到一個概念: 公司主權,其含義是私人公司被當做“自然人”享受美國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即《權利法案》)的保護。這其實是法人權利,法人權利可以被視為一種主權。
公司主權和國家主權的最大區別,就是前者沒有地上的疆界。它的眼里,只有海洋和天空,到達的遠近,端看自己翅膀的大小。如果你是莊子筆下那條可以變成鳥的魚,那全球都在你的鰭鱗或羽翼之下。
中國的公司,正在起自北冥,長出羽翼,但要能觸摸世界各處海水,漂浮全球每片天空,就不能過多地使用政府孵化器,而要削減主權公司,擴大公司主權。政府保育箱里走出來的東西,不管多么龐大,很可能是恐龍,而不是鯤鵬,很難龍翔鳳舉,極易鵝行鴨步,我們都知道,即使是鴨嘴龍,也沒有成氣候,而是“被”氣候了。
(原載于《南方周末》2010年5月27日)
《南方周末》編,詳情請點擊:http://shop.infzm.com/goods.php?id=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