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示讀者以大信(22)

2009年10月,中信出版社出版了張五常教授撰寫的《中國經濟制度》一書??梢哉f創造了學術著作發行的紀錄,一年之內賣出了八萬多冊。

中國做對了什么

——解讀《中國經濟制度》

2009年10月,中信出版社出版了張五常教授撰寫的《中國經濟制度》一書??梢哉f創造了學術著作發行的紀錄,一年之內賣出了八萬多冊。還有很多年輕人從網上直接下載電子版,也有大學將其作為研究中國經濟制度的經典教材。是什么讓一篇學術著作如同暢銷小說一樣受到如此追捧,在什么背景下年逾古稀的張五常教授寫下了這鴻篇大作?

兩位老人的情懷

2008年,美國芝加哥大學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97歲的科斯教授決定拿出自己的諾貝爾獎金,在美國召開中國經濟改革學術研討會。這位新制度經濟學的創始人,長期以來對中國充滿了感情。他說,從小讀《馬可·波羅游記》,對神秘的中國充滿了好奇心,中國在唐宋元時代所擁有的財富世界第一,到了近代突然衰落,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又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奇跡,這種大起大落讓他看不明白,因此就決定在美國召開中國經濟改革研討會。他希望張五常教授撰寫一篇論文作為會議開場文章。同時邀請兩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作為該文章的評論者。為科斯寫文章,張五常教授決定舍命陪君子。他首先寫下了11篇系列文章《經濟學的缺環》作為前期準備。然后在2007年7月動筆,一口氣寫了三個星期,晝夜不分,足不出戶,終于寫出《中國經濟制度》一書。這篇被科斯稱作“完全符合我的要求”的大作,在大會上引起與會人員的強烈反響。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經過30年的歷程,建立了擁有鮮明中國特色的體制。這個人口眾多、資源匱乏,又經過人民公社、大躍進、反右、“文革”等一系列浩劫,國民經濟幾近崩潰的國家,如何脫掉貧窮落后的帽子,走向民族復興、國力強盛,無疑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若能成功破解中國奇跡的密碼,將是對人類知識積累及歷史進步的一個貢獻。張五常教授稱有機會以這篇文章結束自己四十多年的學術著作生涯,是上天的恩賜,大呼“天助我也”。

在美國召開中國經濟改革學術研討會時,科斯這位世紀老人出席了會議。開幕和閉幕均發表了精彩的講話。當他說“為中國奮斗,就是為世界奮斗”、“我將長眠祝福中國”時,許多與會者都流下了眼淚。

從合約角度審視中國制度

在眾多中國經濟制度解釋的文章中,張五常的《中國經濟制度》有著足夠的分量。他是產權大師阿爾欽的高徒,是交易費用理論創始人科斯幾十年的朋友,自己又創立了現代合約理論。所以他具備解釋中國經濟制度所需的理論基礎。此外,他了解中國歷史,且自1982年以來,一直跟蹤研究中國經濟制度的變遷。又對自己的祖國充滿了感情,對中國發生了什么有切身的感受。

在《中國經濟制度》的開篇,張五常教授用非常激昂的文字,列舉了中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后指出:“這種持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長,發生在人口眾多、環境復雜的中國,近乎于不可置信。”盡管這個國家有種種難如人意的地方,但是“一個跳高的人,專家認為他不懂得跳,他走得蹣跚,姿勢拙劣,卻能跳八英尺高,是世界紀錄,這個人一定是做對了什么”。——“中國做對了什么?”是《中國經濟制度》這篇文章的靈魂。

解釋中國經濟制度,張五常教授采用的是合約的視角。被譽為現代合約理論創始人的張五常教授,從博士論文《佃農理論》開始,40年來一直堅持以合約的角度審視真實的世界。他曾說道:“我對經濟學的貢獻只有合約理論,沒有其他,也不應該有其他。”他認為忽略了合約理論,我們就無法理解經濟學的兩大主題,資源配置與收入分配?!督洕鷮W消息報》的主編高小勇曾問過張五常教授,什么是合約?教授回答“同意,一個相互的同意”。在《中國經濟制度》一文中,他采納科斯的意見,用“合約的一般概念”為題,詳盡地闡述了合約理論。他寫道,任何社會只要有稀缺,就必然有競爭。而競爭沒有約束,租值的耗散會使人類無法生存,而合約便是約束競爭的局限條件。“因為約束競爭含義著相互同意的行為,或明或暗,或自愿或強迫,這就含義著合約的存在。”張五常認為合約具有一般性。憲法、私有產權、等級制度、法律管制、風俗宗教、家庭婚姻,都可以看成合約。

張五常教授說,在計劃經濟時代制度成本非常高,人們沒有被餓死,也是因為有約束競爭的合約安排,那就是按等級界定權力的合約。他寫道:“1979年在廣州,見到不同職業的等級細微劃分使我震撼。某級別的同志可以分享一部汽車,或隔一天可以得雞蛋一只,或有權到市場買魚但不需要排隊。這些現象很有啟發力。我最初的解釋,是天生下來人是不平等的,如果在一個無產的社會中每個人平等的無產,人權一定要不平等社會才能得到均衡。”中國經濟制度的變遷是將按等級界定權力的合約向按資產界定權力的合約轉變。由此降低的交易成本,即減少的租值耗散必然會促進財富的積累。30年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清晰地驗證了張五常的推測。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實踐,給了近距離觀察它的張教授許多精彩的碎片,他用現代合約理論將其織成了一幅絢麗的畫卷。


作者:《南方周末》編輯部 出版:上海書店出版社

破解中國奇跡的密碼

從以等級界定權力的合約,向以資產界定權力的合約轉變,中國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農業的土地承包制度,也有一個演進的過程。為了減少饑寒交迫,人民公社引進了一連串的修改措施。首先是工分制;跟著是生產大隊核算制;接著又將大隊核算改為小隊核算。到了1978年,土地承包合約開始實施。1990年代農產品價格管制被取消,2005年全面取消了農業稅。政府逐步減少了對農業的控制,土地承包制度的實施功效非常顯著。

但這一制度引用到工業領域卻出現了很大的問題,主要的困難是資產要折舊,維護保養與再投資的責任歸屬不清,政府與企業之間經常有爭吵。承包合約引用到地區競爭制度中才是中國奇跡的密碼。1997年張教授到昆山去考察,地區之間競爭的激烈程度讓教授感到震撼,直到2005年,張教授才解通這制度的密碼。張五常教授寫道:“經濟權力越大,地區競爭越激烈。今天的中國,主要的經濟權利不在村,不在鎮,不在市,不在省,也不在北京,而是在縣的手上。理由是決定使用土地的權力在縣之手。”“一個發展中的國家,決定土地使用的權力很重要。沒有土地就沒有什么可發展。土地得到有效率的運用,其他皆次要。如果在競爭下土地的租值上升,經濟是在增長??萍嫉母倪M與資產及知識的積累當然重要。然而如果人民吃不飽,科技和投資是沒有什么用場的。處理好土地的使用,經濟會因為有儲蓄、投資與科技改進的支持而上升。”

縣與縣之間的競爭為什么如此激烈,在合約結構中,哪些因素促進了地區之間的競爭?張五常認為是1994年開始實施的稅收分成制。張五常教授認為這制度是明顯的佃農分成制。一方面是投資者與縣政府分成,另一方面是縣政府與中央政府的分成?!吨袊洕贫取返膶懽鬟^程中有一個困難,困擾張教授幾個月,當年他的博士論文《佃農理論》推翻了傳統經濟學關于分成制是低效率的觀點,其依據是地主之間有競爭,農戶之間也有競爭,分成的比例是可變的。競爭的結果有效率的比率一定會出現。但是中國的增值稅分成,分成的比率全國是統一的,怎么可能有效率呢?后來張五常教授突然想到地區之間可以通過靈活的土地價格來展開競爭。理論上土地的價格可以為負,即縣政府收取的土地出讓金可能無法抵消政府開發土地的成本。土地的價格可以為負,地方政府就有了無限的調整機能,地區之間的競爭就會非常激烈。

為了更好地理解地區之間的競爭,張五常教授采用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一個縣可以看做一個龐大的購物商場,由一家企業管理。租用這商場的客戶可比作縣的投資者。商場的租客交一個固定的租金(等于投資者付一個固定的地價),加一個分成租金(等于政府收的增值稅),而我們知道,因為有分成,商場的大業主會小心地選擇租客,多方面為租客提供服務。也正如商場給予有號召力的客戶不少優惠條件,縣對有號召力的投資者也提供不少優惠。如果整個國家滿是這樣的購物商場,做類同的生意但每個商場是獨立經營的,它們競爭的激烈可以斷言。”接下來張教授生動地描述了這種競爭:“需要一個商業牌照嗎?縣政府會派人帶你奔走。要建筑許可證嗎?他們給你擔保。不喜歡那不潔的小溪流過你的場地嗎?他們可能給你建造一個小湖。他們會幫你找設計師,找建筑商,而準備投產時,會協助你聘請員工,收的費用合理。是的,縣有招工隊,替投資者招工。他們會向你推銷他們的廉價電力,推銷他們的公園與娛樂,推銷他們的方便交通,水電供應,光輝歷史,甚至他們的女孩子有多漂亮——我沒有夸張!”

此外,張教授認為激烈的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對于促進中外合資企業的發展、加速產業集聚、約束腐敗、促進國企改制也有輔助的功能。因為沒有投資者愿意在服務不佳、處處揩油的地方投資。有了土地出售收入可以遣散國企職工,縣政府關心分成收入,自然也關心企業的效率。因此促進產業集聚及配套也在地方政府的考慮之中。最后張五常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國經濟制度是被人口眾多、資源匱乏的環境逼出來的,換一個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采用中國經濟制度不一定有好效果。這樣的遠見卓識像珍珠一樣散落在文章的各個角落。

閱讀《中國經濟制度》,我們除感受到五常教授舉重若輕、不同凡響的真知灼見以外,我們還能感受到激情澎湃的赤子之心。他曾在《中國前途》一書中寫道:“因為我曾經和中國同胞一起挨饑抵餓,我感到我有責任借這篇文章向他們解釋經濟機制的運作;又因為血濃于水,我下筆就不能無動于衷。這絲感情流露,應理解為我對同胞的至誠關注。”在《我也有一個夢》一文中,他寫道:“除了思想我從來不認為自己對社會有什么影響力。最高的期望,是把經濟分析的文字,多篇陳列在思想市場上,執政者要選購,可能選中一些。幾百篇經濟散文放了出去,這些年多次依稀的覺得,北京的政策仿佛是我說過的,但無從肯定。有幾次肯定他們選的與我建議的不同,我不高興大約五分鐘,從改進社會的角度看,我不是個人物。”“一艘比泰坦尼克還要巨大的郵船,在風雨中航行,一個孩子站在船頭,看得清到處是冰山、礁石,船行得快,孩子不禁大聲疾呼,不斷吶喊。明知船長不會管,但當每次大船及時脫險,孩子開心,想,難道船長真的聽到他的呼聲?最后太陽出來了,見到汪洋一片,孩子更開心了,忘記了自己曾經大叫大喊。我也有一個夢,夢見一個孩子在風雨中站在船頭,不斷地吶喊——這孩子是我。”

(原載于《南方周末》2010年5月27日)

《南方周末》編,詳情請點擊:http://shop.infzm.com/goods.php?id=77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