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示讀者以大信(27)

武漢大學美國史教授、97歲高齡的劉緒貽先生是我4年前才結交的新朋友。他說他是從《脊梁》和《懷念李慎之》了解我的,他贈我一本《中國的儒學統治——既得利益抵制社會變遷的典型事例》,這是他1947年在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的碩士論文,中譯本剛出版。

97歲老人的青春活力

——讀劉緒貽口述自傳

武漢大學美國史教授、97歲高齡的劉緒貽先生是我4年前才結交的新朋友。他說他是從《脊梁》和《懷念李慎之》了解我的,他贈我一本《中國的儒學統治——既得利益抵制社會變遷的典型事例》,這是他1947年在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的碩士論文,中譯本剛出版。從此我們坦誠交流思想,成為知己。我比他小7歲,也已年屆九旬。人生暮年,能得如此德高望重的長者為新知,是人生一大幸事。

近年來他忙于撰寫口述自傳,力求翔實反映一個世紀風云變幻中的個人心路歷程。他一生比較幸運,受到政治運動的沖擊不大,不像我那樣屢遭大風大浪的折騰。他1940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社會學系。1945年留美,1947年獲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碩士。此前,他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政治上同情共產黨,當年即回國,任武漢大學副教授,講授社會學等課程。1949年后,社會學被貶斥為資產階級意識形態,遭到封殺,他被迫離開武漢大學,先后被安排在武漢市總工會和湖北省高等教育廳工作。直至1964年,為適應國際政治斗爭需要,他回武漢大學,籌建美國史研究室。這是我國最早的美國史研究機構之一。說來真巧,我1962年領受編譯《愛因斯坦文集》的任務,也是為了同一需要。半個世紀來,他始終不懈地在這個領域中耕耘,成果豐碩,令人嘆服。他一生發表論著和譯作達900萬字,其中主要是關于美國史的。


作者:《南方周末》編輯部 出版:上海書店出版社

這本口述自傳上卷只寫到1947年回國前,主要反映成長和學習的經歷。他從中學開始上的都是名校。他是好學生,讀書用功,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書中詳細介紹了各個時期所有授課教師的情況,以及同班同學的情況,甚至他們的學習成績。尤其是對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和芝加哥大學三個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的簡歷和成就都作了詳盡而生動的描述,是一份關于20世紀30至40年代社會學研究、教學的珍貴史料。

本書視野寬廣,特別是談論留美觀感的最后一章,對中美社會、文化作了比較,指出美國政治體制的優點,美國科學技術發達的根源,美國人尊重人的自然之性(即人性),美國的富貴之道,都非常中肯。最后一節論美國的擴張主義,有些論點我不完全贊同,留待以后探討。

這是一本充滿青春活力的自傳,記憶翔實細膩,思維敏捷深邃,語言鮮活生動,令人難以想象這是出于一位97歲高齡老人的手筆。在眾多生動的筆觸中,偶爾也見到一些突兀之處,這表現在對婚姻之外的男女戀情的津津樂道。雖然作者以“發乎情,止乎禮”自律,但有時難免越過底線。書中以驚人的勇氣坦率地講述往事的浪漫情節,卻沒有自責和愧疚之意,未免令人失望。

此外,此書用繁體字排印,把“社會學系”和“系統”的“系”字統統誤植為“係”字,實在是不應有的訛誤。

(原載于《南方周末》2010年5月27日)

《南方周末》編,詳情請點擊:http://shop.infzm.com/goods.php?id=77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