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課”:先造假 再畢業
面對史上最難就業季,自己刻章“簽就業協議”,上淘寶網站購買就業協議,找超市老板兩元錢蓋一個章子,這成了今年不少應屆大學生解決自己就業問題的權變之策,“就業協議書上只要有一個紅色的公章就可以了”。而這些就業協議最終都會成為相關部門統計今年大學生就業率的依據。在有些學校,“沒有就業協議,就沒有畢業證、學位證”。
責任編輯:楊繼斌 實習生 楊寶璐
2013年6月19日,西北師大校園里仍有為畢業生準備的活動和就業指導。(圖片與文章內容無關。)
自己刻章“簽就業協議”,上淘寶網站購買就業協議,找超市老板兩元錢蓋一個章子簽假就業協議。這成了今年不少應屆大學生解決自己就業問題的權變之策。而這些就業協議最終都會成為相關部門統計今年大學生就業率的依據。
部分畢業生面臨不交就業協議就不許參加論文答辯、不發畢業證學位證的壓力。而高校低就業率專業縮招、停招的政策壓力,則是個別院系逼著自己學生造假的外在動因。
假就業
蓋一個章收費2元錢。老板透露,僅在5月底,經他蓋章的“靈活就業協議”就有兩百多份。
何光的就業協議是在6月9日晚簽的,就在他的宿舍。他和三十多名同學一起與南京一家并不存在的商貿公司簽了就業協議。這個協議蓋完章后當晚就交給了班長,然后交到輔導員那里。
這家商貿公司的“老板”就是何光自己。5月,在學校多次催促上交就業合同后,何光找到一家刻章子的公司,花了130元錢,打算偽造一份就業協議。
盡管刻章子花了130元,但實際上何光還小賺了一筆。每蓋一個章,他收了同學10元錢的手續費。
何光是江蘇某工科高校的大四學生。2013年春節過后,何光便開始找工作。3月,他在南京一家手機賣場找到了銷售的工作。干了一個月后,工資低,不穩定的銷售職業讓從小在蘇南農村長大的何光覺得“活得沒有尊嚴”。4月份何光便開始準備公務員和銀行系統的考試,一連考了幾次,“一次筆試也沒過”擊碎了他關于“出人頭地”的任何設想。
河南鄭州黃河科技學院的大四學生林楠則直接從網上購買了一份就業協議。5月21日,她在淘寶上買到了一份杭州一家醫藥銷售公司的“就業協議”。
當天晚上,在外實習的林楠,突然接到班長發的飛信:當晚必須交靈活就業合同(與高校畢業生通用的“三方協議”不同,“普通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合同”明確注明,“此合同僅限于統計畢業生就業情況使用”)。
林楠正在忐忑地琢磨如何造假時,班長告訴林楠,他的協議也是隨便找人蓋了個章,“學校才不管你去哪里就業,就業協議書上只要有一個紅色的公章就可以了,不會調查的”。
林楠明白班長所說的&l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