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專家證人出庭 公家不再壟斷司法鑒定話語權

新刑訴法規定,控辯雙方均可申請“有專門知識的人”即專家輔助人出庭,這一制度設計既借鑒了歐美專家證人制度又具有強烈的中國特色,目標很明確:促進控辯雙方力量的平衡。公訴方和被告方都可以請專家輔助人出庭,不過,就目前控辯雙方力量懸殊的情況下,新規對于后者的意義更為重大。

責任編輯:蘇永通

編者按:新刑訴法規定,控辯雙方均可申請“有專門知識的人”即專家輔助人出庭,這一制度設計既借鑒了歐美專家證人制度又具有強烈的中國特色,目標很明確:促進控辯雙方力量的平衡。從目前來看,專家輔助人的角色、定位、職權,仍有待進一步明晰。

劉良經常受公檢法部門委托做鑒定,現在換成為被告方提供專業服務,他感覺有點不適應。 (陳卓/圖)

公訴方和被告方都可以請專家輔助人出庭,不過,就目前控辯雙方力量懸殊的情況下,新規對于后者的意義更為重大。

專家坐哪邊?看似不重要,其實很重要。陳衛東認為,專家應坐在申請一方的旁邊。專家應該參與質證,而非僅僅是陳述意見。

從法庭上給同行挑刺歸來,法醫專家劉良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經手過的法醫鑒定文書,“一不小心就是個炸彈”。

作為同濟醫學院法醫病理學教授,劉良曾經擔任過湖南黃靜案、湖北冉建新案等重大案件鑒定人,多起引發群體事件的非正常死亡案例,最終由他操刀尸檢,查明死因。

現在,除了當鑒定人,劉良還要做另一件事情:給同行的鑒定做“鑒定”。

2013年4月16日,受安徽百達律師事務所的委托,劉良在安徽含山縣法院出庭,對兩份分別由安徽省檢察院和最高檢出具的尸檢報告,發表自己的意見。

在法庭上,劉良的正式身份是“有專門知識的人”,換作學界的說法叫“專家輔助人”,再洋氣些則叫中國式“專家證人”。

這源于2013年起實施的新刑訴法第192條: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申請法庭通知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就鑒定人作出的鑒定意見提出意見。

在英美法系國家,“專家證人”是一項悠久的制度,著名的“辛普森案”中,警方的證據就曾被律師團請來的專家證人駁得體無完膚,以致辛普森最終被裁定無罪。

類似的場景,如今也將可能出現在中國的刑事法庭。

“有專門知識的人”

被媒體冠以中國刑事訴訟“專家證人出庭第一人”,劉良大感意外,“應該不是我吧?”

無論是不是真正的首例,他的這次出庭仍然意義非凡。

這是一起廣受關注的刑事案件:兩位安徽黃山民警涉嫌刑訊逼供,導致一位名叫熊軍的犯罪嫌疑人死亡。民警家屬堅持認為是檢察院在陷害兩位民警,由此曾引發上千名民警聯名上書為二人鳴冤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