瘡痍莫過眼神——1942-1944的河南
賣兒鬻女,各不相顧,這還不算是最殘忍的。古書中描述的“餓殍載道”、“人相食之”的煉獄場景就出現在了1940年代的河南。時任《時代》周刊駐中國特派記者的白修德在多篇報道中反復提到一個案例:有位年輕的母親被指控把嬰孩活煮了吃,但她分辯說是孩子先死了,才拿來烹煮的。在1942年,饑餓把人性都餓得疲憊了。
責任編輯:李楠 馮飛
饑荒中的孩童。
2012年,馮小剛的電影《溫故一九四二》,使70年前慘烈的大饑荒再次進入中國人的視野,引來一片唏噓。如今,電影已經下線,70周年紀念日也已經過去,那么,“創可貼”又可以再次蓋上了嗎?
如果要真正地緬懷歷史,就必須以行動對抗遺忘的慣性。2013年,大乾藝術機構聯絡了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密爾沃基分校圖書館,搜集了時任英國《泰晤士報》攝影記者哈里森·福爾曼臨終捐贈的作品——在1942年底至1943年春前往河南災區途中拍攝的數百張照片,將它們送回災難發生的原點——河南博物院展出,這是這些珍貴的影像首次完整地在中國發布,展覽的同時經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密爾沃基分校圖書館授權,河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夏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