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衛士”痛陳積弊,百座名城凋零過半阮儀三:“我們已找不到回家路”
十年前,阮儀三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保護委員會授予“2003年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杰出成就獎”;十年后,他依然奔走在布道的路上,一直以微薄之力保護中國殘存甚少的古城遺跡。面對GDP炙烤下的古城保護窘境,阮儀三多次感嘆自己只能是亡羊補牢“中國城市日新月異,但我們已經找不到回家的路?!?/blockquote>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王悅
鳳凰古城有13座古老的吊腳樓,可現在有一百三十多座,其中一百多座是假的。
昆明的三條歷史街區都拆掉了,仿建的牌坊用上了鋼筋混凝土,請問明清有鋼筋混凝土嗎?
江蘇省徐州沛縣是漢高祖故里,當地就造了一條復古街叫“漢街”。我要問,漢代有街嗎?
西安某位市領導曾在世博會上說:“我們的城市已經重現了漢唐風貌。”這是在外國人面前丟臉。
大同市長耿彥波打算重現遼代城市風光,我告訴他們,大同雖有遼代建筑,但沒有遼代民居。
上海石庫門拆遷時,老人們抱頭痛哭?,F在的小區是科學了,現代了,人性卻缺失了。
阮儀三。
口述:阮儀三
(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博導)
整理:南方周末記者 呂宗恕
“中國城市日新月異,但我們已經找不到回家的路。”阮儀三感慨道。
這位八十高齡、滿頭銀發的“古城守望者”,十年前,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保護委員會授予“2003年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杰出成就獎”;十年后,他依然奔走在布道的路上,一直以微薄之力保護中國殘存甚少的古城遺跡。
“刀下救平遙”、“誓死保周莊”……許多古城都留下了阮儀三拼死保護的痕跡。他抨擊“古城重建風”,炮轟“假古董”,痛心民居群的消亡,對于各地舊城改造的行徑,他捶胸頓足,多次奔走上書。
他自嘲二十年研究,最終成了“不受歡迎的人”,不少城市將他拒之門外。但他依然秉言直告,不給城市管理者留以顏面。
然而,面對GDP炙烤下的古城保護窘境,阮儀三多次嘆道“可悲”,他感嘆自己只能是亡羊補牢,十根手指“按住一個是一個”。
“舊城改造”背后的混賬話
中國城市過分追求現代建設的速度,已經無情地破壞了傳統特色,城市變成了千城一貌,很多地方都已經失去了記憶。
最近湖南鳳凰古城成為了新聞熱點。十年前,鳳凰古城的保護規劃是我做的。記得那是美麗的沱江邊的一座安靜的邊城,有13座古老的吊腳樓??涩F在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夏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