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煩大了】千瘡百孔的政府補貼
北上廣深的百姓已逐漸認識到中國經濟增速大幅放緩將是一個長期和痛苦的過程,控制非剛性支出正成為對應“克強經濟學”的一種民間自覺。最關鍵的一條,從最近央行對待錢荒的態度不難看出端倪,中國政府正在校正自己的“保姆”心態。貼補沒了,審計署來了,苦日子重新開始了。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石曉霞
雖不能說是躺槍,但對于格力、長虹、格蘭仕、TCL等八家著名家電企業來說,被國家審計署長劉家義扣上“套取”、“騙取”多頂大帽,多少會平添“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感慨和無奈。
在劉家義2013年6月27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關于2012年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報告”中,人們更關心的是45個中央部門一年支出6.98億經費、平均兩天一個會議數據背后的余味;是隱藏在債務率超過100%、最高達189%的地方政府內部的危機信號。
可以說,習李主政后國家審計署以“看門人”角色拋出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