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讀往來】阿萊漢姆中譯者的話
作為《從市集上來》的譯者,我很高興讀到2013年5月2日汪家明先生在《南方周末》上發表的對此書的肯定評價。它使我親切回想起195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孫繩武先生為紀念肖洛姆-阿萊漢姆(1859-1916)誕辰一百周年,約請我翻譯此書的情景。
責任編輯:劉小磊
波蘭猶太報紙刊登的介紹阿萊漢姆中譯本的文章。
作為《從市集上來》的譯者,我很高興讀到2013年5月2日汪家明先生在《南方周末》上發表的對此書的肯定評價。它使我親切回想起195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孫繩武先生為紀念肖洛姆-阿萊漢姆(1859-1916)誕辰一百周年,約請我翻譯此書的情景。
當我被告知作者是一位猶太作家,翻了翻該書的內容,馬上就接觸到他那獨特的語言風格。按常規的處理方法,如果意譯出來,有時就會喪失原文的風格,而如果直譯出來,有時又會使讀者不知所云。然而,當我粗略地瀏覽了全書,卻馬上深深地被吸引,于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情初步接受下來。
這位猶太作家不但引用大量的宗教典故,而且還創造了所謂“卡斯里洛夫卡”的特殊語言風格:經常的重復、口頭禪、咒罵語,甚至故意用詞不當。把他的這些詞語準確而又生動地翻譯出來,對于文化背景相距很遠的中國譯者來說,實在不易。但是這位偉大的人道主義者崇高的理想和這本幽默而深刻的作品本身誘人的魅力,讓我不怕艱辛去克服一切困難。
當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