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遠見】國家元勛還是獨夫民賊?——英國人如何看待克倫威爾
在英國歷史上,最容易引起爭執的人物無過于奧利弗·克倫威爾。他成立了英國史上唯一的一個共和國,卻對立憲政府的理想不再熱衷,他說“讓一個人做國王也許對國家有利”,他依靠軍隊解散了議會,成為了共和國的“護國公”,集立法、行政和軍事大權于一身,且有權指定繼承人。
責任編輯:陳斌 實習生 金幼文
英國歷史爭議人物克倫威爾
在英國歷史上,最容易引起爭執的人物無過于奧利弗·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 1599-1658)。
當初,克倫威爾只是個除數學外成績一般、無法堅持學業的平凡少年。在劍橋大學西尼·蘇賽克思(Sidney Sussex)學院讀大學一年級時,他被主教伯內特評價為“只學會了一點拉丁文,在說拉丁文時錯誤百出,勉勉強強”。輟學后,他原本想繼承父親的衣缽,當一名鄉紳,卻在前往倫敦進修法律的時候參加了大量政治集會,走上了鄉村知識分子從政的不歸路。
1644年是決定東西兩個大國命運的關鍵一年。那一年3月19日,中國的農民軍領袖李自成揚鞭紫禁城,四十萬禁軍“臨敵力戰,死于疆事者僅二人而已”,而前明官員“衣冠介胄,叛降如云”。
同年7月,在萬里重洋外的馬斯頓草原上,克倫威爾率領“布衣粗服”的“新模范軍”和國王查理一世領導的王軍展開殊死搏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