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人”激不起民憤
解放后,在歷次“運動”中,因屬地主成分,張善人沒少挨批斗和游街示眾。但終因有錢時樂善好施,激不起民憤,與其他“地、富、反、壞、右”等牛鬼蛇神比起來,自然少吃了許多皮肉之苦。每逢炎熱夏天,他仍然在家門口為過往行人擺上一缸不收費的“老人茶”。
責任編輯:史哲 戴志勇 蔡軍劍
老家木城鎮有位張善人,大名伯權,住小鎮上街,2009年去世,享年89歲。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經營油酒山貨。他鋪面的大半邊用來擺貨,留小半邊擺兩個大中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