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玩】以收藏促保護

蒲重良主攻西周到漢代的高古陶瓷的研究,重點是漢代陶瓷,寫書建館,旨在把漢代陶瓷收藏做到極致,并把藏品保護在國內。蒲重良廣東省收藏家協會副主席,廣州普公漢代陶瓷博物館館長,古陶瓷鑒定家,著有《漢代陶瓷鑒賞》,是國內首個寫漢代陶瓷專著的研究者,他同時還是一名水處理專家,擁有10余項水處理發明專利。

蒲重良主攻西周到漢代的高古陶瓷的研究,重點是漢代陶瓷,寫書建館,旨在把漢代陶瓷收藏做到極致,并把藏品保護在國內。蒲重良廣東省收藏家協會副主席,廣州普公漢代陶瓷博物館館長,古陶瓷鑒定家,著有《漢代陶瓷鑒賞》,是國內首個寫漢代陶瓷專著的研究者,他同時還是一名水處理專家,擁有10余項水處理發明專利。

窗外樹影婆娑,車水馬龍,窗內燈光安詳,光陰從容,博古架上的上千件古陶瓷,厚重,古樸,正列位迎客。這是初夏的午后,廣州老城深處的德政南路,走進普公漢代陶瓷博物館,眼前的靜謐氛圍,對于所有想要與數千年前的陶瓷器物深切交談的愛好者和藏家來說,都是一種理想的享受。博物館的主人蒲重良,微笑著從展臺前轉過身來,氣質儒雅,像個學者。

蒲重良其實有很多頭銜,集企業家、水污染治理專家、收藏家等身份于一身。作為水處理行家,他擁有十余項水處理發明專利;作為企業家,他旗下的公司位居行業龍頭;作為收藏家和古陶瓷鑒定專家,他是國內第一個寫漢代陶瓷專著的研究者,他創建了國內唯一的民間漢代陶瓷博物館—普公漢代陶瓷博物館。

中國的英文是china,其另一個含義是瓷器。陶瓷是中國的國粹之一。在收藏領域,蒲重良主攻西周到漢代的高古陶瓷的研究,重點是漢代陶瓷,迄今共收集有千余件藏品作為研究實物。“我曾經有個心愿,是建立一座漢代陶瓷博物館,讓更多的人了解、熱愛漢代陶瓷。”蒲重良甚為欣慰的是,如今他的夢想已經成真。

從上到下 春秋原始青瓷,雙系錐刺魚簍罐。 西周原始青瓷,雙系折紋罐。 漢代綠釉跑獸鋪獸雙壺。 (楊子/圖)

“臥底”研究造假

蒲重良的辦公室是傳統明清裝飾風格,屋內四處可見古書及古陶瓷,以及看似隨意擺放的字畫與藝術雕塑品,儼然這是一個民間藏室。關于自己收藏的緣起,蒲重良回憶說:“我出生時,父親就收藏了幾件高古藏品。受父親的耳濡目染,我自小就對收藏很感興趣。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了解并喜歡上了古陶瓷。”

1990年代中期,蒲重良開始進入收藏領域,由于對陶瓷情有獨鐘,他選擇了收藏陶瓷類藏品,從明清瓷器入手,釉色、形制皆漂亮且認知廣泛是其迷戀的原因。但那時還屬于觀望階段,“偶爾買點小東西,沒有大量收藏”

2000年,蒲重良偶然認識了一個古玩商,便開始跟著他到處跑,包括北京的潘家園,就是他常去“淘寶”的地方。古玩商帶著蒲重良去全國各地看東西,從買點小東西開始,后來他出手越來越大。有一次,蒲重良邀請一位陶瓷鑒定專家到家里看自己的藏品,專家直接問他:“你想聽我說真話還是假話?”蒲重良回答:“當然要真話。”于是專家直言不諱地說:幾乎全部是高仿贗品。得知數年的時間和金錢換來的卻是贗品,他為自己交出的巨額學費感到心痛不已。靜下來反思后,他決定,非把陶瓷鑒定弄透徹不可,于是去拜訪真正的專家和行家,并專門去了清華大學美院的鑒賞班學習。

除了跟從名師學習鑒定,蒲重良還常去國家博物館等大館參觀學習,專門前往西安、寶雞、延安及洛陽和南京、杭州等地的博物館學藝,鑒賞眼力日益提升。在番禺有個藏家,專門收藏宋代陶瓷,蒲重良登門一看,馬上能說出這批陶瓷是出自河南神鎮的哪些高仿作坊,連每件的價格也能說個大概,讓對方連連嘆服。

為了研究造假手段,從而“以夷制夷”,蒲重良還獨辟蹊徑,多次到景德鎮、洛陽、神鎮等地的作坊,通過喬裝去頂級造假高手那里去“潛伏”,看別人的造假流程與工藝。有時,他扮成專買高仿的買家,豪爽地把錢往桌上一放,對作坊的師傅說:“我就要高仿的,越逼真越好,做不出來不給錢。”然后就像個監工一樣蹲在工場里看究竟:比如模是什么樣的,銅銹與老皮怎么造假,如何用牛糞與挖來的老墳土攪拌在一起埋置造假青銅器,做出在土里掩埋久遠年份出土的樣子等。

回想臥底的經歷,蒲重良對于泛濫的造假現象感到無奈。雖然,造假自古有之,但他發現,今天的仿古逼真水平、手段及規模是前所未有的,一些地區甚至是整條村都在做,并形成產業化模式。蒲重良舉例說,景德鎮集中了不少專門高仿元明清官窯的,連故宮博物院都在那設點專門指定生產復制明清藏品,有些高手做出來的高仿官窯的出廠價格甚至高達數十萬元;洛陽有一個村專門高仿唐三彩;河南安陽地區集中高仿青銅器;河南神垢鎮最擅長高仿宋代五大窯瓷器蒲重良探究這些花樣百出的造假手段,總結鑒別真品贗品的心得與經驗,逐漸煉就了一雙火眼金睛。

 

戰國原始青瓷“權”,有的稱為“鎮”。用途一般認為是計量之用。 (楊子/圖)

馬家窯文化,彩陶網紋雙系罐。 (楊子/圖)

鐘情漢代陶瓷

在陶瓷文玩收藏界,人們一直以來關注的重心是明清兩代的器物,因為這些年代的陶瓷現在被推到高價位,“賺錢容易”。四年前,一位業內朋友對蒲重良說:“收藏明清陶瓷的大家多的是,且價格非常高,你玩不過人家。假的太多,水太深,你別玩這個了。高古陶瓷的收藏一直未受關注,收藏的人少,未來潛力會很大。”此前,蒲重良在北京、上海、西安、南京、廣州等地的古玩市場也注意到,很多漢代陶器和瓷器少人問津,因此不受商家重視,亂堆亂放導致損壞甚多。朋友的那句話如當頭棒喝,蒲重良被震動了。“不管從投資角度,還是從愛好角度,我就聽進去了。”發現這個空缺后,他的收藏方向便由明清陶瓷轉向了漢代高古陶瓷,從此欲罷不能。

“在中國歷史上的漢唐盛世階段,漢代是中華民族的第一個盛世。我看到關于漢代陶瓷,沒多少人研究,書也沒什么人寫,我就希望自己去認真做這樣的事情。”將精力專注收藏漢代及漢代前陶瓷的蒲重良,花了大量時間在查找與此相關的歷史書籍及參考文獻上。他了解到,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漢代是陶瓷藝術發展的重要轉折點,因兩漢時期正值原始青瓷向成熟青瓷過渡的時期,器物裝飾相當美觀,藝術陶瓷數量之多、種類之豐富,是以后歷史時代的陶瓷不能比的。尤其是漢代發明創燒的釉陶,厚重、磅礴、宏偉、精美程度是史上各朝釉陶無法比擬的絕代佳品,代表漢代陶藝制作的最高水平,更是唐三彩的鼻祖。

因為喜愛,蒲重良前往全國各地的古玩市場閑逛淘寶與博物館參觀如家常便飯。“你一旦深入其中,就將醉心于此,甘之如飴。”平日一有閑暇,蒲重良就要到廣東省博物館、南越王墓、番禺博物館,以及一些私人藏館走走看看。這些年來,他在廣州早已養成了一個習慣,白天處理公司的事,晚飯過后,他就跑到古玩商家里去淘貨。“我買東西要看幾次,看了以后拍照片,反復分析。每天晚上忙完回家,已經是凌晨一兩點。其實很辛苦,多少藏家能做得到呢?”

目前,蒲重良收藏的漢代陶瓷有上千件,很多都是從境外回流的,在北京、西安、洛陽等地的古玩市場也淘了不少。他如數家珍地介紹心愛的藏品:“你看,這件漢代青瓷做得多棒,釉色泛著寶石的光澤。那些漢綠釉、漢黃釉、漢銀釉陶瓷,其精美的程度比史上各朝的釉陶一點都不遜色。”

由蒲重良經手摸過的漢代陶瓷達兩三萬件,基本上沒有兩件同樣的藏品,所以他大膽斷言:漢代陶瓷基本上都是孤品,“當時是純手工制作,工藝上不可能有流水線生產的精確度;另外就是年代久遠,每個地方的氣候、水和土質都會對器具本身的釉有影響,色彩花紋都會不同,不同場所老化的程度也不一樣。”因為交過“學費”,且見多識廣,蒲重良幾乎再也沒有買到過高仿贗品。“業內像我這樣很認真地沉下心來保持研究的藏家不多,古玩商們都覺得我這種人太少了。”他打了個比方說,“平時欣賞真品就像看美女一樣,看慣了以后,一看到贗品,根本不想看了,這就叫眼力。”

西周原始青瓷,雙系折紋罐。 (楊子/圖)

春秋原始青瓷,雙系錐刺魚簍罐。 (楊子/圖)

著書建館

受益于藏家們的提點,蒲重良早就表示要將所學毫無保留地寫出來與世人分享。他對自己的漢代陶瓷收藏有明確的規劃,“第一個階段是收標準器,辨真偽;第二個階段是有目的性地收藏文化、歷史內涵豐富以及藝術風格獨特的古陶瓷;第三個階段是對自己的藏品有系統地研究,并將藏品與研究向公眾開放。”

在對漢代陶瓷的收藏過程中,蒲重良發現,他竟找不到一本關于漢代陶瓷收藏鑒賞類的專著,令想入門學習的人無法從典籍中尋找知識。因而他決定,將自己平時走訪的幾十個古玩市場、到博物館參觀學習研究,以及收藏中的經驗和心得加以總結,著述了《漢代陶瓷鑒賞》,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蒲重良在書中以大量實物圖片為主導,從收藏到鑒賞,圖文并茂地詳實介紹了漢代印紋陶、彩陶、釉陶及青瓷的主要特征,同時把真偽鑒定的要點詳述其中,尤其是把漢代陶瓷分各地區、各窖口進行介紹與分析,為收藏愛好者提供了真實的教材。據此,他成為國內第一個寫作漢代陶瓷專著的研究者。

每每提及中國文物外流、被盜、制假等現狀,蒲重良總是憂慮重重,言談中流露無奈。“假如我們看到一個好東西,國內的人不把它收下來,保不準過幾天這東西就已經到了香港或者到了國外。只要這個東西有力地保護在國內,不要讓它流失海外。藏在博物館,把它登記好。這就是好事。”這也是蒲重良決心自己建立博物館的原因之一。“我們這些收藏家,尤其是搞古的收藏家們,自認為還是比較崇高的。當然如果說崇高到連名利都不圖,那也是假的。我們崇高的程度,真是沒想到要賣兩件東西來賺錢,我們收藏了就是想搞個博物館,先把東西保護起來,然后大家都來免費欣賞。”

博物館建成以后,蒲重良準備推出他個人的第二本研究著作—《漢兩彩》。因為由漢釉陶發展而來的“漢兩彩”非常珍貴,漢代失傳的畫工現在幾乎只能在漢兩彩與漢代壁磚上才能看到,比如鳳凰鳥等圖騰畫面,目前發現較少,還不為學界和藏界關注。在蒲重良計劃陸續推出關于漢代陶瓷鑒賞的系列書籍中,還包括漢代青瓷、漢代釉陶的叢書等,他還準備出版一本漢代陶瓷精品集。當越來越多的精力被投入到漢代陶瓷的收藏中,蒲重良的“企業家”身份漸漸讓位于“漢代陶瓷收藏家”。他相信,隨著漢代陶瓷和更高古的陶瓷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其真正的價值會逐步顯現。“代表漢代陶瓷最高成就的有釉陶器和漢代青瓷精品,一定會出現單件價值達上千萬元級、上億元級的藏品。”

[藏家自述]

把漢代陶瓷收藏做到極致

我收藏的每一件器物,我都覺得是精品,是寶貝,我都覺得很珍貴,看到就舒服,很充實。我收藏的目的就是想做博物館,沒有想過要賣。每一個細分檔次上,我都有最好的藏品。橫向和官方的博物館去比較,我的博物館肯定有差距,但我也有我的長項。我是追一段朝代的收藏,把它做到極致。就這一段而言,也是很多博物館做不到的。

漢代陶瓷中最有收藏價值的藏品應從三個類別去選,一是無釉陶,首選非適用的陶塑、陶雕,適用器要選器型規整有工藝為先。二是釉陶,其中的漢綠釉、漢黃釉、漢紅釉等精品對于漢代陶瓷收藏者來講,見到就別放過。特別是漢兩彩,十分珍貴,預計將來的價值堪比青銅器。三是漢代原始瓷和成熟瓷,這是漢代最具收藏價值的,將來空間巨大。

隨著對漢代陶瓷的研究與收藏的日益增多,漢代陶瓷被市場低估的時代必將被終結。未來的藝術品市場,漢代的精品漢綠釉、漢紅釉、漢兩彩、漢青瓷必將大放異彩,其收藏價值將媲美元青花。東西越來越少,最后價格肯定是越來越高的。

收藏品投資一定是時間換空間的概念,只要你有時間,你就換。如果純粹從投資概念上來講,第一是要買對貨,第二是要買精品,要人見人愛的。第三一定要眼光要長遠,不能夠短期行為,不要抱這種心理,從長線來看,一定會有比較豐厚的回報。從長遠來講,買對的東西,絕對不怕放,但前提是你要放得住,放得起,那個價值肯定是巨大的。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