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愁錢一個旅游城市的財政賬本
一個名為“旅游價格調節基金”的行政性收費項目,已經名義上通過了麗江市政府常務會議的審議,但尚未向社會正式公布。這是一項醞釀4年的收費計劃,正在麗江引起爭論。工業依然是稅收主要來源的稅制背景下,一個城市的“藍天白云”之夢,能否敵得過“無工不富”的現實?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12年前,當時的麗江行署即開始征收一項面向“游客”的“古城維護費”,從最初的20元,漲到現在的每人次80元?,F在,當麗江的財政危機越來越深重時,政府打算征收一項新的價格調節基金。不難想象,這筆錢最終也將落在游客身上。
一項醞釀4年的收費計劃,正在麗江引起爭論。
當政府遭遇財政危機時,該如何在支出與收入之間尋找平衡?工業依然是稅收主要來源的稅制背景下,一個城市的“藍天白云”之夢,能否敵得過“無工不富”的現實?
“割肉”也要選時機
如果按此執行,每年預計收取的金額將達6000萬元。
一個名為“旅游價格調節基金”的行政性收費項目,已經名義上通過了麗江市政府常務會議的審議,但尚未向社會正式公布。
在南方周末記者獲得的這份《麗江市設立旅游價格調節基金的基本方案(送審稿)》中,幾乎所有旅游產業鏈上的參與者——旅行社、星級酒店、客棧、旅游車、購物店、演藝公司,都在征收范圍之列。之所以說幾乎,是麗江旅游的著名場所“酒吧”,并未在目前的收費之列。
收費方案由麗江市發改委和麗江市旅游局共同起草。從開始調研到市政府常務會原則通過,方案已在王菊秋的案頭擺了4年。
王菊秋是麗江市發改委主管價格的副主任,該收費計劃的主要推動者。
“基本就是要征收了。”對于南方周末記者“究竟何時開始征收”的提問,王顯得猶豫不決。本來,麗江打算在2013年上半年征收,但中央的八項規定一出來,旅游人數銳減,整條產業鏈收入都在減少,這讓新的收費變得困難起來,“你一大刀把人家的肉砍下去,是不行的,要慢慢地來”。
事實上,這項收費計劃已經整整醞釀了四年。理由是,“到了旅游業反哺社會的時候了,這也和中央收入再分配的精神是合拍的”。
王菊秋說,近20年旅游業高速發展后,麗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旅游產業鏈的10萬從業者直接或間接受益,但也有不少人不僅沒能從中得益,甚至還反受其害——旅游業的一個結果是高物價,居民都得承受“物價之痛”。
每年春節、中秋節,為了防止物價飛漲,麗江市發改委都要建平價商店。以往這些錢都是財政直接撥,用王的話說就是“我直接去找市長要”。這筆錢,2012年是47萬,2013年則給了50萬,因為麗江還是“吃飯財政”,“要得很艱難,做得也是蜻蜓點水”。
一次,王菊秋到海南旅游,發現賓館收了一筆價格調節基金,她就向當地發改部門了解相關情況,大受啟發,“麗江也可以收一筆錢,用來平抑物價”。
為了讓收費有法可依,王菊秋找到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又向黃山、三亞等已經征收的旅游城市取經。
在呈報給市政府常務會議的送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