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搶錢救急
市場擔心,如果銀行間的“錢荒”導致到期的理財產品無法兌付,這無異于一場規模更大的金融危機正在醞釀。于是,從2013年6月中旬起,銀行集體頻繁發售高收益的理財產品,不惜一切代價“搶錢”。流動性危機正沿著“企業—小銀行—理財產品—大銀行”的鏈條傳播。一旦銀行間互相借錢的業務大規模收縮,房地產項目或地方融資平臺就可能斷糧,借新還舊的游戲也玩不轉了。
責任編輯:舒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銀行間市場“錢荒”再現,資金面趨緊格局料貫穿全月。
流動性危機正沿著“企業—小銀行—理財產品—大銀行”的鏈條傳播。一旦銀行間互相借錢的業務大規模收縮,房地產項目或地方融資平臺就可能斷糧,借新還舊的游戲也玩不轉了。
2013年6月25日,距離6月底理財產品集中到期不到一周。
27歲的理財業務交易員鄧夏長舒一口氣,新資金的募集完畢,保證了大量6月底到期的理財產品得以如約兌付,這一天,她可以不再加班,黑色六月終于算是過去了。
鄧夏供職于一家上市城商行總行,她還有兩名同事,三人一起管理著從老百姓那里募集來的幾百億理財資金。
進入2013年6月,資金空前緊張,直至最后一周,理財產品到期數量多達1431只,較前三周增加了八成。根據評級機構惠譽國際測算,2013年6月最后10天到期理財產品高達1.5萬億元。市場擔心,如果銀行間的“錢荒”導致到期的理財產品無法兌付,這無異于一場規模更大的金融危機正在醞釀。
于是,從2013年6月中旬起,銀行集體重復著同一個動作,那就是不惜一切代價“搶錢”,頻繁發售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是方法之一。
緊急關口,借錢成本自然水漲船高,到最后一周,過半數以上的理財產品收益率達到5%-8%的水平,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民生銀行私人銀行部發行了一款300萬以上、期限一個月、年化收益率9.9%的理財產品,民生銀行甚至開始借助第三方理財機構恒天財富的渠道發售。
出乎鄧夏意料的是,國有大行也加入“搶錢”大軍,6月的第三個星期,國有大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竟然高過了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其中,一個月的預期收益率達到5.06%,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商行同期預期收益率為4.76%和4.65%。
原因在于,6月20日是財政存款上繳日,大型國企開戶行一般都在大行,這個時候大行的走款厲害,更缺頭寸,于是拼命從市場上搶錢,增加現金流入。
對于這種情況,申銀萬國銀行業分析師倪軍說:“一邊是缺頭寸,一邊是理財到期,兩邊資金一夾緊,銀行只能高價發新品。”
不過,“瘦了銀行,肥了民眾”。個人投資者頭回感到,手上的錢更值錢了,而原來銀行間的那點事,也離自己如此之近。
同業存放火爆
50%的理財資金投向了同業存放。
不過,兌付完眼前的這一波,鄧夏卻陷入了新的擔憂,這些高價募來的資金,投向哪里,才能保證銀行不吃虧?
自從銀監會出了嚴苛的對理財資金管理8號文,原來可以投高收益的非標資產,如今,這個渠道玩不轉了。
“錢荒”卻讓鄧夏看到了新的套利機會,從2013年6月份開始,她早已記不清,接過多少來自股份制銀行分行的電話,這些電話只為一個目的,就是借錢。
當時,銀行間市場的交易員們發了瘋似的借錢。6月20日,在銀行們解決短期頭寸問題的銀行間市場,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飆升至13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