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飛翔】有關王小波的一些瑣事
前幾年國內有種說法:中國二十世紀前半期的雜文思想家屬魯迅,后半期就屬王小波。我和王小波是師兄弟。我喜歡魯迅。他喜歡蕭伯納。大概他對魯迅和蕭伯納的看法與梁實秋有點相近。我則與他們不同。王小波是我大學同學,梁實秋和李敖是我小學校友。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龍健
在中國人民大學讀書時的王小波(左二)。
按下葫蘆起了瓢
王小波1997年突然去世后,不管是捧他的還是罵他的,我越看越不明白,越說越不像我那位同學。我和王小波熟得不能再熟了,可看這些人寫出來的王小波,我根本就不認識。
有人引經據典地痛罵王小波。有人引經據典地熱捧他。其實對魯迅的評價也是如此。不管如何褒貶,所有寫出來的魯迅都和我從《魯迅全集》里讀出來的不是同一個人。
前幾年國內有種說法:中國二十世紀前半期的雜文思想家屬魯迅,后半期就屬王小波。
我和王小波是師兄弟。我喜歡魯迅。他喜歡蕭伯納。大概他對魯迅和蕭伯納的看法與梁實秋有點相近。我則與他們不同。王小波是我大學同學,梁實秋和李敖是我小學校友。
蕭伯納再好,除了讀原文,也只能欣賞翻譯者的手筆。魯迅則能直接欣賞原文。故我傾向于魯迅有甚蕭伯納,結果留在了國外。王小波傾向于蕭伯納有甚魯迅,卻回國去了;有點陰差陽錯。
前幾年中文網上曾激烈爭論過胡適和魯迅,其實都是各自說各自的胡、魯,和那個按下葫蘆起了瓢的葫蘆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魯迅曾說,一部《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其實對魯迅本人的評價何嘗不也是如此?都是評論者根據自己的立場觀點來曲解胡魯。我從坊間對王小波的評價也能感覺出這種味道。順便說一句,不論哲學立意,單說文筆,胡適確實不如魯迅老辣。
胡魯政見不和,魯嘗批胡。魯迅死后,胡適卻說:魯迅是個自由主義者,決不會為外力所屈服。魯迅是我們的人。胡適并不參與,而且勸阻那些痛批魯迅的人。這使人想起北宋年間一對政壇冤家。因政見不和,蘇軾曾遭宰相王安石貶抑。王平時不大填詞,偶有一首《桂枝香》卻震爍今古: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王安石的政敵、北宋第一大詞人蘇東坡見了這首詞后不禁贊之:“此老真野狐精也!”(楊湜《古今詞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