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語言學小識】求愛與做愛
語言反映社會,政治語言的泛化盡管成敗各異,但仍不免讓人構想出這樣的畫面:政治語言頤指氣使,像個封建大家庭的老爺。日常語言蜷縮在角落里,大氣不敢出,像個受氣的小媳婦。而情愛話語則像被關進黑牢里的小偷,只能在鐵窗后面伸頭探腦。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龍健 葛佳男
黃子平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他在海南生產建設兵團種橡膠。一日,女兵團戰士阿鳳氣鼓鼓地走來,把一張折成了菱形的紙條塞到他的戰友四眼手里。戰友們起哄,追問四眼是什么是什么。四眼坦然相告,阿鳳把我寫的情書退了回來。那年月,沒人敢寫情書。四眼的色膽包天引發了戰友們的雅興,大伙發一聲喊,把四眼按倒在地,從他褲袋里往外掏那紙條。四眼扶扶眼鏡:你們想看,好,我這情書完全可以公開。大家展紙一看,那上面沒有一字情話,有的只是三條“最高指示”:
一、“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是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
二、“要互通情報。”
三、“一是要抓緊,二是要注意政策。”
黃子平說明這三條的出處,解釋它們在這里的意思:第一條“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出自《為人民服務》。“四眼的目標當然是要跟阿鳳走到一起,可到底是不是阿鳳‘共同目標’呢?于是來了第二條,這一條出自《黨委會的工作方法》,原是黨委(委員)之間保持信息通暢,不能藏著掖著把機密當私貨。四眼的意思是希望阿鳳給個回音,‘情報&rs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