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么需要幽默?

直到今天,科學家對幽默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一個原因是研究起來過于復雜??茖W家們仍然在嘗試回答類似于這樣的問題:笑話在生物學上的功能是什么。

責任編輯:朱力遠

2012年10月3日,香港尖沙咀,劉嘉玲在岳敏君的系列雕塑“傻笑人”前面。 (CFP/圖)

直到今天,科學家對幽默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一個原因是研究起來過于復雜??茖W家們仍然在嘗試回答類似于這樣的問題:笑話在生物學上的功能是什么。

兩個獵人在樹林里打獵,其中一人突然倒地。他看起來停止了呼吸,目光變得呆滯無神。另一人不得不掏出手機撥打急救電話。他喘著氣說:“我朋友死了!我該怎么辦?”接線員說:“冷靜。我能幫你。首先,讓我們確定他真的死了。”片刻沉寂之后,聽筒里傳來一聲槍響?;氐诫娫捝?,那人說:“好了,現在呢?”

這是“世界上最好笑的笑話”。英國赫特福德大學的心理學家理查德·懷斯曼(Richard Wiseman)在十多年前的一項研究中得到了這個結果。他當時想要發現在不同國家、文化和人口構成中最廣泛接受的笑話。

用懷斯曼的解釋來說,我們之所以會覺得一個笑話好笑,有時候是因為它讓我們覺得比其他人優越,有時候是因為某種不協調,還有就是減少了引起焦慮的事件對我們的影響。這個獵人的笑話滿足了所有三個元素:我們感到自己比那個愚蠢的獵人優越,意識到了他誤解接線員所產生的不協調,笑話還讓我們針對自己的死亡焦慮發笑。

香港城市大學的張宙橋及同事最近發表的針對香港、澳門和廣州的大學生的調查揭示出,盡管三座城市的文化環境不同,但不同類型的笑話對于減輕或加重痛苦所起到的作用卻呈現出相同的規律。比如,有親和力的幽默對抑郁情緒有負作用,也就是它預示著較低的痛苦,而自我嘲笑式的幽默則正好相反。

早在公元前2500年中國的古籍中就出現了幽默內容,但直到今天,科學家對它的了解仍然很有限,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它研究起來太過復雜了??茖W家們仍然在嘗試回答類似于這樣的問題:我們為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謝小跳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