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的土地規劃經驗
荷蘭的土地制度決策由人民做出決定,但民主意味著決策過程非常冗長。比如在荷蘭修一個雙軌鐵路,17年時間才修成。由于要充分考慮公眾的訴求,導致有大量拖延和成本上升。荷蘭政府現在希望加速或簡化參與的過程,同時又不侵害公民的正當權益,在政府利益、公眾利益、每個公民利益三者間找到平衡。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呂欣
為什么要比較荷蘭與中國的土地征收?因為兩國有很驚人的相似點。比如荷蘭人口密度是最大的,有1700萬人口,但只有42000平方公里的面積。中國人口密度非常大,特別是東部區域。
第二是城鎮化推進跟中國是一樣的,8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區域,但我們只有兩個城市達到一百萬人口,有許多中小型城市,只有很少人居住在農村。
另外,我們還是一個三角洲國家,27%的國土低于海平面,如果沒有攔海大壩,20%的國土會被海水倒灌。對這些區域的居民來說,水是非常重要的日常生活話題。為了處理這些問題,我們有專門負責水的管理組織。
和中國一樣,食品安全、糧食安全也非常重要。中國顯著的成就是糧食基本自給自足,這是非常卓越的成就。荷蘭52%的土地是農用地,生產了大量農產品,是世界上第二大農業出口國,第一是美國,第三是法國。
我主要講講荷蘭土地法的一些基本原則,包括區域規劃、土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