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稱檳榔易引發口腔癌 專家呼吁在包裝上做警示
檳榔里的化學成分和纖維的摩擦是致口腔癌的主要原因。吸煙的檳榔愛好者得癌率更高。然而在我國,檳榔作為食品在銷售,對其有害性無提及無警告。有專家呼吁像印度一樣在檳榔包裝上做警示。
我國引種栽培檳榔已有1500年的歷史,海南、湖南、臺灣三省栽培較多,廣西、云南、福建等?。▍^)也有栽培的。2009年9月9日,瓊海市嘉積鎮群眾挑揀檳榔干果。
據央視《新聞30分》7月15日報道,檳榔與口腔癌發病有密切關系,湖南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口腔醫療中心醫師張勝稱:“(湖南)口腔癌有60%左右的患者都和吃檳榔有關。”報道引起網友的廣泛關注。
檳榔深受我國臺灣、海南、湖南等地百姓喜愛,湖南人嚼檳榔的歷史已有300年以上。然而,上述報道稱,2003年國際癌癥研究中心把檳榔列入“黑名單”,和煙酒、砒霜等同列為一級致癌物。致癌原因有兩個:第一,檳榔里的化學物質經咀嚼后,形成亞硝基,是致癌的化合物。其次,檳榔較硬,咀嚼時易對口腔黏膜造成機械創傷。
吸煙的檳榔愛好者更易得口腔癌
據《揚子晚報》報道,口腔黏膜疾病專家、南京市口腔醫院副院長王文梅教授稱,在口腔癌前病變當中,除了老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夏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