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軟地擠泡沫 浙江銀行集體清理壞賬

在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率均為全國最高的浙江,處理壞賬正成為銀行的關鍵詞。和十年前的壞賬處置不同,這一次銀行希望以較為柔軟的方式擠掉泡沫,而民間資本則正在曲線擠入這個新市場。這一波不良資產處置的成功與否,某種程度上意味著,中國經濟能否順利擠掉泡沫。

責任編輯:舒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石曉霞

編者按:從歷史經驗來看,經濟轉型從來沒有平坦之途。

從2012年開始,南方周末經濟板塊集中記錄了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時的諸多麻煩、反思與調整。調結構依然還在繼續,本期報道我們繼續記錄中國經濟的擠泡沫故事——鋼貿商正在最后掙扎,銀行絞盡腦汁化解不良資產。

各家銀行正使盡渾身解數壓降不良貸款,但形勢依然嚴峻。 (美堂/東方IC/圖)

在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率均為全國最高的浙江,處理壞賬正成為銀行的關鍵詞。

和十年前的壞賬處置不同,這一次銀行希望以較為柔軟的方式擠掉泡沫,而民間資本則正在曲線擠入這個新市場。

這一波不良資產處置的成功與否,某種程度上意味著,中國經濟能否順利擠掉泡沫。

“壓力非常大。腦袋都想破了。”丘甲如此向南方周末記者形容這半年。

丘甲是一家股份制銀行浙江省分行資產保全部老總。過去數年,伴隨著中國經濟的一路上行,這個負責清收、處置不良貸款的部門一直是銀行里最清閑的部門。

但現在丘甲卻忙得團團轉。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浙江省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為790億元,占全國商業銀行不良余額的16%。浙江省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率均為全國最高。在浙江乃至東南沿海地區,資產保全、壓降不良眼下成為各家銀行工作的關鍵詞。

國務院在2013年7月5日下發的“金十條”(《關于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中提到,“支持銀行開展不良貸款轉讓,擴大銀行不良貸款自主核銷權,及時主動消化吸收風險。穩妥有序處置風險,加強疏導,防止因處置不當等引發新的風險。”

相比十年多前銀行業剝離的由大量企業關停并轉產生的爛賬,這一波不良資產的爆發,很大程度上源于企業過度融資、投資,造成資金鏈斷裂,影響到正常生產。

“過去是很多企業經營上不行,現在很多企業實體運轉可能還是好的。這是不良資產和不良企業的區別。”浙企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十多年前曾任職東方資產管理公司杭州辦事處的楊一理說,“如果粗暴處置,企業員工下崗,銀行貸款就真正沒了。要對這些不良企業區別對待,引入破產保護概念。”

而這一波不良資產處置的成功與否,某種程度上意味著,經濟狂熱之后能否順利擠掉泡沫,回歸常態。

上升的壞賬

2013年上半年,丘甲為他所在的銀行化解不良貸款約1億元,但化解的速度跟不上新增的速度,“漲回去接近1億”。

以丘甲及同行們的觀察來看,從2012年6月開始,浙江經濟開始轉向,時至今日仍遠未見底。

丘甲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盡管各家銀行正使盡渾身解數壓降不良,但從各大銀行浙江省分行數據看,2013年上半年不良貸款余額每月仍在不斷新增。

2013年上半年,丘甲為他所在的銀行化解不良貸款約1億元,但化解的速度顯然跟不上新增的速度,很快新的不良又冒頭,“漲回去接近1個億”。

這意味著什么,他解釋道,“就是不斷有關注類貸款轉化成不良。而各家銀行的關注類數據仍然在攀升。”

近年來,銀行的貸款一直遵循5級分類管理制度。5級分類中的“關注類”,就是貸款即將轉變為不良的紅色信號燈。一旦不良貸款率和不良貸款余額的數據上升,外界就會認為這家銀行的經營風險開始加劇。

十年前,中國銀行業的不良率普遍超過20%,在技術上已經破產。但隨著銀行股改,近十年來,銀行業的不良率一直控制在較低水平,在溫州地區,這一數據僅為0.37%,是國際公認的良好水平。

浙江銀監局數據顯示,2013年一季度不良繼續雙升,浙江省銀行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