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里藝術大盜都被編得太好了 FBI藝術犯罪特工的“尋寶”故事
2005年,惠特曼破案17年后,追回了美國《權利法案》的原始抄本,這個故事給了導演喬·德特杜巴靈感,從而有了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國家寶藏》。也正是這單案件,惠特曼終于創建了FBI第一支針對藝術品犯罪的快速反應部隊——藝術犯罪組,他擔任高級調查員、首席臥底探員并負責培訓新團隊。如今,FBI藝術犯罪組的成員從初創時的8名變成了14名。
責任編輯:袁蕾 朱曉佳 實習生 葛佳男 肖妍琳 龍健 張宇欣
2012年,荷蘭鹿特丹康索現代藝術中心的梵高、畢加索、杜尚等油畫失竊,警方在現場勘查。意大利有300人的藝術案件調查組;法國的藝術調查人員超過30個;西班牙有兩個調查組;2005 惠特曼組建了美國第一支藝術犯罪組。但時至今日,中國的藝術調查組數目依然為0——而中國是藝術品市場交易的第二大國。
美國前特工羅伯特·K·惠特曼在FBI只做一件事:藝術犯罪調查。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是FBI里負責藝術犯罪調查惟一一人。
2005年,惠特曼破案17年后,追回了美國《權利法案》的原始抄本,這個故事給了導演喬·德特杜巴靈感,從而有了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國家寶藏》。也正是這單案件,惠特曼終于創建了FBI第一支針對藝術品犯罪的快速反應部隊——藝術犯罪組,他擔任高級調查員、首席臥底探員并負責培訓新團隊。如今,藝術犯罪組的成員從初創時的8名變成了14名。
1988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與人類學博物館遭遇了一樁失竊案,館內最重要的展品:慈禧太后的寶物,北京紫禁城一顆重達22公斤的水晶球神秘地消失了。
三年后,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特工羅伯特·K·惠特曼(Robert K·Wittman)和同事巴贊發現了水晶球的下落。博物館的一名員工舉報,在一間雜貨店內發現了與水晶球一起失竊的另一件文物,一尊有五千年歷史,實際價值高達50萬美元的埃及死神銅像,它被當作普通銅像躺在角落。賣家是一個撿破爛的流浪漢,他從一個叫拉里的人手中撿來,以30美元賣給了雜貨店。
流浪漢供出了拉里的住址。被拉里當成廢品的還有那顆水晶球,它被扔在倉庫一年多,之后,拉里將水晶球當作生日禮物送給了自己的女管家?;萏芈桶唾潖呐芗业呐P室里找回了那顆遺失的水晶球,球體上還掛著一頂棒球帽——女管家將水晶球當成了衣帽架。
“慈禧的水晶球”是惠特曼擔任FBI特工參與調查的第一宗案件,從那以后,直到2008年退休,20年間,惠特曼在FBI只做一件事:藝術犯罪調查。由他負責并參與調查的重大藝術犯罪案件達五十多宗,追回的藝術品和古董價值超過2.25億美元。很長一段時間,惠特曼都是FBI里惟一專職負責藝術犯罪調查的特工。2005年,惠特曼負責創建了FBI第一支針對藝術品犯罪的快速反應部隊——藝術犯罪組,他擔任高級調查員、首席臥底探員并負責培訓新團隊。如今,藝術犯罪組的成員從初創時的8名變成了14名。
2013年6月,惠特曼帶著《追緝國家寶藏》中文版首次來到中國,這本書目前已被翻譯成法語、德語等七種語言,簡體中文是第八種外語版。50多宗藝術犯罪破案實錄被精簡為15個故事寫進書中,“慈禧的水晶球”是其中的一個片段。
沒被惠特曼收進書中的另一個“中國故事”與美國作家、諾貝爾文學獎、普利策獎得主賽珍珠有關。1930年代,賽珍珠以在中國安徽宿縣多年的生活經歷為素材,創作了聞名世界的小說《大地》。1950年代,賽珍珠將這本書的原始手稿放到紐約展出,等她回到賓夕法尼亞的家中,這本手稿不翼而飛。
退休前一年,惠特曼接到了一個電話。電話是賽珍珠秘書的女兒打來的。秘書早已去世,女兒在清理家中閣樓時發現了《大地》最初出版的版本和原始手稿,將它們交到了惠特曼手中?;萏芈罱K將這份珍貴的原始手稿交還給了賽珍珠的家人。
“好萊塢影片里的藝術品竊賊總是瀟灑迷人,但事實遠非這樣,所有藝術品竊賊偷竊藝術品都不是為了欣賞藝術,就是為了錢。他們有一個共同點:赤裸裸的貪婪。”惠特曼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FBI 特工羅伯特·K·惠特曼(右)和同事巴贊(左)花了三年時間尋找失竊的“慈禧的水晶球”。竊賊并不知道水晶球的價值,很長時間把它扔在倉庫里?;萏芈业剿驎r,它作為生日禮物已經流落到了一位女管家的臥室里,被當成了衣帽架。
笨賊一籮筐
惠特曼的中國之行是從參觀故宮開始的,他在慈禧寢宮坤寧宮前駐足最久。“就像是一個循環,我現在看到水晶球最初存在的地方、看到了慈禧的一切,整個事情的發源地。”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其后,惠特曼參觀了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杭州博物館。與普通游客不同,他總是習慣性地俯下身,先仔細盤查展館內的邊邊角角,看看攝像頭的位置是否擺正,存放文物的柜子是否出現裂縫,鎖頭是否牢固,最后才輪到欣賞文物。
“在藝術犯罪中,九成的博物館失竊都是源于監守自盜。”惠特曼斬釘截鐵地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比如1911年,達·芬奇的名作《蒙娜麗莎》曾在盧浮宮被竊,最終調查發現,盜竊犯是盧浮宮內一位負責安裝木框玻璃箱的工人;在俄羅斯,冬宮博物館在進行一次收藏品大規模清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