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文學研究的“室內游戲”

業余性不是不要專業主義,也不是反對專業主義,而是要在專業主義之外另有作為。許多信奉專業主義的人,自以為是“專家”、“學者”的,其實許多不過是有專業無智慧、有知識無見解的庸人,或者根本就是小心眼的知識小販。他們的全部本錢就是那一點點專業知識,把它說成是了不起的獨家擅長,不過是想奇貨可居而已。

責任編輯:劉小磊

薩義德批判專業主義,亮出“業余者”這個身份,是因為他有本錢。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業余性不是不要專業主義,也不是反對專業主義,而是要在專業主義之外另有作為。許多信奉專業主義的人,自以為是“專家”、“學者”的,其實許多不過是有專業無智慧、有知識無見解的庸人,或者根本就是小心眼的知識小販。他們的全部本錢就是那一點點專業知識,把它說成是了不起的獨家擅長,不過是想奇貨可居而已。

文學研究的困境

早在1941年,法國作家克洛德-埃德蒙特·瑪尼(Claude-Edmonde Magny)就這么評論過文學批評的困境:“文學批評自圣勃夫(Charles-Augustin Sainte-Beuve)開始,就一直被囚禁在一種兩難之境中,它要么只是就研究對象做一些無用的重復,例如簡述小說,用平淡乏味的散文翻譯詩的內容……要么就是躲在某種印象之中,或是褒揚,或是貶斥。”從20世紀后半葉開始,文學研究似乎有了不少新的方法和途徑,先是俄國形式主義批評、英美新批評、意識批評和存在主義批評,后來又有了神話批評、結構和解構批評、女性批評、馬克思主義批評、后殖民批評等等。

但是,盡管有了這些新的批評話語,我們仍然常常還是會覺得文學批評缺少某種思想睿智的光芒,缺少寬闊思維的敞亮,缺少來自現實關懷的那種震撼和沖擊力。我們會覺得文學批評或研究不過是一種精致的、變著花樣的、自娛自樂的游戲。

為什么會這樣呢?美國學者馬克·里拉(Mark Lilla)在《知識分子遇到政治》(The Reckless Mind: Intellectuals in Politics)中似乎對這個問題給出了一個回答:許多文學批評和研究并不是嚴肅的思想者就嚴肅的論題從事的寫作。馬克·里拉是這么說的,“嚴肅的思想者就嚴肅的論題從事的寫作不是做室內游戲。他們的寫作是源于自身經驗這眼最深邃的井,因為他們意欲在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方位。他們的作品以及他們的行為,包括他們的政治行為是這一探求留下的蹤跡。”現在的許多文學研究之所以顯得如此貧弱、淺薄、蒼白、空洞、平庸,乃是因為研究者本人根本就不是為了在這種知識行為中找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中的方位,更不要說為自己的寫作行為和政治行為留下什么蹤跡了。他們的寫作因此變成了馬克·里拉所說的那種“室內游戲”。

什么是專業主義

那么,這是一種怎樣的“室內游戲”呢?在關于知識分子作用的討論中,這個“室內游戲”有一個名字,叫做“專業主義”(professionalism)。什么是專業主義呢?

按照一般的理解,專業主義就是要強調專業素質,要求在專業上符合規范,有所專精,并精益求精,一句話,就是“具有專業水準”的知識。那么,什么是“專業水準”的知識呢?一般認為那就是能體現和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謝小跳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