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歌頌,也得真實地歌頌 翁乃強“文革”時的攝影
翁乃強1964年開始在日文外宣刊物《人民中國》擔任攝影記者,1990年被調到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2013年,他向中央美術學院捐贈143張照片,包括“大海航行”等一系列“文革”照片,5月31日到6月19日,照片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展出。
責任編輯:李宏宇 朱曉佳 實習生 張宇欣 肖妍琳
1967年中蘇交惡時,天安門附近的反修正主義游行中出現了外國人面孔。翁乃強至今不知他是哪國人。
看完翁乃強的攝影展,觀眾要求和他合照,不約而同選在一張高寬均為1.8米的照片前。照片近景是擠擠密密的紅衛兵,高舉雙手和紅寶書,遠景是國家領導人站立在天安門城樓,毛主席在最前,持帽揮手,就像站在一艘巨輪上指揮航行。
這是翁乃強最滿意的照片之一,“比較有氣勢,能代表‘文革’初期的情況。”他為照片起名:《紅衛兵:毛主席萬歲,毛主席萬歲。毛主席回應:人民萬歲》。拍賣時更名為《大海航行靠舵手》。2006年華辰拍賣會,照片拍出了20.5萬元人民幣。
翁乃強1964年開始在日文外宣刊物《人民中國》擔任攝影記者,1990年被調到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2013年,他向中央美術學院捐贈143張照片,包括“大海航行”等一系列“文革”照片,5月31日到6月19日,照片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展出。
“文革”期間拍攝和保存了許多負面照片的李振盛,欣賞翁乃強照片“強烈的美感和油畫效果”,這些大部分反映“祖國山河一片紅”和“鶯歌燕舞大好形勢”的照片,“很美好,掛在客廳里、臥室里都很好,有裝飾性、有文化感”。
《老照片》主編馮克力則從當年的“宣傳品”照片中讀出了新的意味:“毛澤東好像在天上,和老百姓的距離拉得非常大,很形象地反映了毛和老百姓的距離,反映了當時對毛的個人崇拜、把他推到天上的癲狂狀態。”
有來觀展的小朋友,不解地問翁乃強:“‘文革’不是很黑暗,很殘酷嗎?”他們在展覽上看到的“文革”圖景,大多是紅衛兵學習紅寶書、重走長征路、知青開荒,或熱烈歡快或積極正面,少見批斗、槍斃等慘烈場面。
“批斗會,審訊、處決犯人我沒有拍。有一些是我沒有趕上,另一方面我也不拍這些東西。”翁乃強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翁乃強覺得《大海航行靠舵手》“比較有氣勢”,《老照片》主編馮克力卻覺得它有別種意味:“毛澤東好像在天上,和老百姓距離拉得非常大。”
見了八次,拍了八次
翁乃強把“大海航行”掛在工作室的一面墻上,現在看它,還是激動。
那天是1966年8月18日,毛主席第一次接見紅衛兵。翁乃強早上七點從王府井家中步行到東長安街,一路穿過漫長的紅衛兵隊伍,來到天安門廣場。在距離城樓一百米左右的觀禮臺上,翁乃強用一臺祿萊120相機拍下了這張照片。紅衛兵山呼毛主席萬歲,匯聚到翁乃強的耳朵里,只剩一陣嗡嗡巨響。
“大海航行”的場景,翁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